否认转战港股IPO后,自动驾驶独角兽Momenta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
2024年6月,Momenta通过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程序,拟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并发行不超过6335.29万股普通股。但一年时间过去,Momenta迟迟未登陆美股市场。
这引发了市场猜测,日前有消息称,Momenta将放弃在美股IPO转而登陆港股。对此,Momenta方面否认了上述消息。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Momenta成立于 2016 年,是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其面向主机厂提供高速、城市NOA、记忆泊车等功能,合作主机厂包括上汽智己、比亚迪、奔驰、宝马等多家知名车企。
但当前智驾行业的市场竞争仍然激烈,Momenta CEO曹旭东日前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6年,国内的城市辅助驾驶领域可能只剩两三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华为外,大多数车企在宣发智驾时并不会详细透露合作供应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对于智驾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好处。“Momenta目前是一个to B品牌,对C端的影响有限。”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汽车行业负责人、高级顾问赵春璋对记者表示,很多to B品牌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影响C端消费者进而撬动B端市场。
对此,Momenta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Momenta的声量较去年有了显著提升,这正是为了响应客户在品牌建设和销量增长方面的需求。
公司称尚未做出任何最终决定
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更新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记者查询发现,此前拟赴美上市的Momenta已经从上述备案情况表中消失。
在证监会发给Momenta方面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中提到:“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至本次境外发行上市结束前,你公司如发生重大事项,应根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有关规定,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同时,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截至目前,Momenta方面也并未更新备案材料。
对于外界的关切,Momenta方面表示,公司尚未做出任何最终决定,包括上市地点。并表示,任何关于Momenta已通知投资者2026年在香港上市的确认计划的说法都是不真实的,也没有宣布任何或确认Pre-IPO的融资轮及投资方。
据momenta官方资料,在公司包括Super CP和Super Parking等在内的量产辅助驾驶方案中,Super CP在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的基础上,提供无图过路口、红绿灯启停及拨杆变道等超级巡航辅助功能。Super Parking则通过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及记忆泊车领航辅助等功能,极大地减轻了用户泊车的负担。
同时,Momenta的L2到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实现全场景、端到端的高速高架及城市智能驾驶体验。“作为L2量产产品,MSD Supervised已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未来,也将升级至MSD Unsupervised,实现L3/L4自动驾驶。”Momenta方面表示。
另一方面,在此次IPO风波之前,Momenta已经获得了7轮融资,其中最新一轮融资在2021年,彼时公司拿到了包括上汽集团、云峰基金、博世、淡马锡的投资,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目前Momenta已经与包括奇瑞、奥迪、宝马、上汽智己、奔驰等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合作。
华西证券相关研报认为,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应用,同时也是 AI 的重要落地场景,自动驾驶无论在产业还是资本市场都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景气度。
“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
据Momenta官方资料,公司采用“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同时在量产车L2辅助驾驶方案、L4自动驾驶两个方向推进,通过L2自动驾驶积累的实际测试数据支撑L4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展。
“公司的飞轮大模型将感知与规划整合进一个大模型中,模仿人类的长期记忆。同时保留DLP模型,类似短期记忆,能快速学习。”Momenta方面表示,得益于早期量产路线的明确、量产工具的落地和技术领先优势,早在2020年,Momenta已经开启了对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案的探索。2023年年初,Momenta已经实现了两段式端到端;到2024年,Momenta已经成功将感知—规划—控制全链路整合为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架构量产上车的企业。
得益于此,momenta迅速和多家知名车企建立合作,通用汽车、奔驰汽车、日产汽车、奇瑞汽车、上汽智己等行业内企业陆续成为其合作伙伴。据了解,目前智己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日产、别克等品牌的部分车型均使用momenta的智驾方案。
曹旭东在日前的采访中也表示,Momenta与外资、合资车企有很多合作,包括欧洲的“BBA”、大众,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美国的通用等汽车品牌;在国内方面,Momenta也与比亚迪、上汽、广汽、一汽等企业有很多合作。
Momenta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同时规模的速度也很快,“是供应商中最早达到千万台的企业”。
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告诉记者,智能辅助驾驶有特别强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分为数据和体验上的规模效应,更大的规模会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送给大模型,能够更好地学习行为,带来更好的体验,这形成了一个闭环。”
品牌影响力待提升
面对当前自动驾驶行业的激烈竞争,momenta未来或将面临如何进一步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问题。
赵春璋告诉记者,Momenta与包括华为在内的智驾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主机厂的价值也不同。华为在消费端已经建立了牢固且高势能的心智地位,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加分项,能帮助企业卖出溢价,消费者也会因为华为加持选择某个汽车品牌。
对此,Momenta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品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客户也需要借助公司的品牌力量,共同为卖车、销售赋能。
实际上,打造品牌影响力还需技术支持,今年Momenta也在朝这一方向努力。曹旭东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公司将技术重心从“量产飞轮”进一步升级至“L4级飞轮”,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Robotaxi“车端无人”的目标,并且技术方案将与传统Robotaxi企业不一样。
Momenta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公司创始团队中80%的员工都拥有技术背景,其中80%则拥有深度学习的背景,对技术有很强的信仰。”
“数据飞轮”在公司创业之前就有很多实践经验,在创业之后公司将抽象的概念总结成形象的语言,与公司内部和外部沟通,总结出了“数据飞轮”的概念。
不过,Momenta方面也对记者表示,成为车企们的“智驾大脑”并非易事。“辅助驾驶不仅是算法问题,更需匹配车型的工程落地能力,供应商需解决传感器布置、算法与整车系统融合、成本控制等复杂问题,与其他方案商相比,除了合作伙伴的规模够大外,Momenta的优势还在于规模化的量产能力。”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对自动驾驶相关的政策进行优化的背景下,包括Momenta在内的与主机厂展开合作的自动驾驶供应商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赵春璋告诉记者,这将对自动驾驶企业与主机厂的合作模式造成影响。目前这一模式优劣势明确,很多主机厂持有数据但缺乏技术,自动驾驶供应商品牌拥有技术但缺乏数据,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也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模式。
“二者的配合将更加前置与深入,取代原有简单供给与应用模式。”在赵春璋看来,对于类似Momenta的企业,需要思考提供的价值在何处。“如果企业只提供技术,最终可能将失去主动权。同时这些品牌也要思考如何提升对于C端消费者的影响力,如何在C端建立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品牌’,使得在B端更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