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年悦记者张雪)11月13日,由上海证券报联合南方基金、华泰证券共同举办的“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第十一站走进疫苗创新龙头企业康希诺生物。近40位机构投资者齐聚天津经开区,通过展厅探访与高管座谈,解码这家“全球疫苗技术先行者”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康希诺生物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朱涛、董事会秘书崔进、代财务负责人刘明等公司高管接待了调研团。在疫苗科技展厅,嘉宾们通过对康希诺生物五大创新技术平台——合成疫苗、病毒载体、mRNA、VLP组装及吸入给药技术的讲解,深入了解了亚洲首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全球首款吸入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等重磅产品的研发历程与产业化成果。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生物医药领域尤为显著。”朱涛在致辞中表示,公司先后于2019年在港股、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两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产品研发、产能建设与商业化,推动公司成功转型为综合性疫苗企业。
随后,崔进系统介绍了公司产品管线与发展战略。公司目前已有6款产品获批上市,3款处于上市(包含扩龄)申请阶段,另有多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作为国内首个同类产品带动了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前三季度流脑疫苗营收贡献6.62亿元,同比增长28%。此外,13价肺炎结合疫苗“优佩欣”已于今年6月获批,预计将为2026年收入带来更多贡献。
在交流环节中,针对投资者关心的技术平台布局与人才战略,朱涛表示,公司五大技术平台均以产品价值为导向,注重差异化优势与临床需求。在人才机制上,公司实施“专业+管理”双通道发展路径,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目前公司研发团队超200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60%,海外人才占比不断提升。
南方基金三位投研人员——宏观策略部陈宇、指数投资部朱恒红、固定收益部刘文良,分别就宏观经济、权益市场与固收+策略进行主题分享。他们认为,科技与医药板块仍将是中长期主线,而康希诺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正凭借技术平台优势与全球化布局,展现出成长潜力。
据宏观策略部陈宇介绍,在当前“宏观平稳、科技驱动”的背景下,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蕴含长期投资价值。“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股票市场,特别是科技领域,将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公司,这构成了我们中长期配置的重要逻辑。”他表示。
在分析创新药行业前景时,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朱恒红表示,尽管创新药研发仍面临"三高一长"的挑战,但中国药企已展现出显著优势。“我们在临床前环节的效率已达到海外同行的1-2倍,研发回报率超过20%,远高于国际药企的3.2%。”他认为,随着审评审批优化、医保支付创新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路径正加速畅通。在商业化放量与BD交易活跃的双轮驱动下,创新药行业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从固收+投资的角度,南方昌元可转债基金经理刘文良展望道:“我们判断2026年将是一个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共振向上的年份,市场风格会更趋均衡。我们的策略将更侧重于在产业周期(如AI、创新药)和经济周期类资产中寻找弹性,而对红利资产的观点会相对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