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16:19:20 股吧网页版
【环球财经】宁德时代联合多家机构在COP30发布能源转型与循环经济新成果
来源:新华财经


K图 300750_0


K图 03750_0

  新华财经巴西贝伦11月14日电宁德时代13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举办“驱动系统变革:共创零碳未来”边会,并联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发布四项零碳成果,展示其以“零碳系统性思维”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最新进展。

  巴西能源转型与规划国务秘书古斯塔沃·塞凯拉·阿塔伊德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技术是当前能源转型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对提升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和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具有核心作用。随着全球对关键矿产需求增加,资源可持续开发、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紧迫性显著提升。

  他指出,巴西清洁能源占比高,风光装机快速增长,但系统调节压力同步上升,需要加快推进储能部署、供应链本地化、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并通过政策延续性和绿色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投资,以支撑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三倍增长”的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司司长优素福·纳瑟夫表示,全球储能装机近年大幅增长,其中2023年贡献全球新增装机的42%。科技创新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及储能技术发展表示肯定,呼吁行业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技术标准化与高质量发展。

  活动上,宁德时代联合IRENA发布了储能产业专题研究《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报告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首份储能专项研究报告,宁德时代作为中国企业代表,深度参与报告编制。报告指出,锂电池储能已成为最经济的储能技术;“光伏+储能”是当前最经济的绿色能源组合方案。报告建议各国设立国家储能装机目标,并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与规划中,切实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协同发展。

  在为全球电池产业链脱碳层面,宁德时代介绍了“零碳工厂”专项行动,通过分布式光伏+自研厂端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绿电比例,推动全产业链减排。截至2024年底,宁德时代已打造9座零碳电池工厂,零碳电力比例75%,单位产品排放强度下降21%;同时,宁德时代自研 “时代碳链”系统,构建了供应链碳足迹数据库,计划到2030年实现一级供应商100%零碳电力,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脱碳。

  在原材料与循环经济领域方面,在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下,宁德时代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行动计划。该计划覆盖产业链、政府、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协作开展电池循环经济系统性研究,覆盖“开采-生产-利用-回收”的理论框架,减少产业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后续该行动计划将引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循环经济解决方案,预计于2026年发布全球首份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报告,为全球电池循环经济路径提供参考。

  在理论创新方面,宁德时代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推出的能源旗舰期刊《瓦特》。该期刊主编团队由法拉第研究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彼得·布鲁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等新能源领域顶级学术权威专家组成,旨在搭建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研究平台,推动前沿科学成果产业化落地,加速全球零碳转型。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欧洲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安·鲁比、全球可再生能源联盟首席执行官布鲁斯·道格拉斯、全球赋能可持续发展倡议首席执行官兼主席路易斯·内维斯、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气候事务负责人米兰达·施尼特格等国际机构负责人,研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阶段、路径、方案。

  与会代表一致认同,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系统中比例持续提高,正在推动各国能源体系和产业结构深度变革。要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倍增,需要加速电力系统转型,提高电网灵活性。(记者杨家和赵焱陈威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