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武斌)“截至7月底,山西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个,每万人拥有33个,居中部六省首位。”在11月14日山西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工信厅厅长潘海燕表示,“十四五”以来,山西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2EFlops,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8。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十四五”以来,山西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年至2024年,山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2%;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6859家增至2024年的8231家,年均增长343家。”在潘海燕看来,制造业成为拉动山西工业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山西制造业年均增长8.1%,高于煤炭工业2.5个百分点。
从山西制造业内部看,2021年至2024年,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8.7%,到2024年占制造业比重提升至44%,“半壁江山”格局正在形成。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其中,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先进产能占比较2021年分别提高了5.6个百分点和15.3个百分点;水泥熟料企业限制类工艺装备全面退出,焦化行业在全国率先关停4.3米焦炉,全省机焦炉全部升级至5.5米及以上。
“绿色是新型工业化的底色,山西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潘海燕介绍,截至2024年底,山西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2%,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累计创建13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6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为“十五五”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