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理念对了就不怕山高路远
茫茫戈壁滩上,一座全新实验堆的建成,使核燃料实现了从“铀”到“钍”的多元化选择。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传来新消息:近期,我国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这意味着用我国储量丰富但“不活跃”的钍作核燃料成为现实,既能安全高效发电,更有望与储能、制氢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能源,点亮万家灯火,牵动国家命脉,驱动人类进步。“能源强国”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等同向发力,进一步明晰强国建设的着力点,也进一步彰显以创新为引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物质技术基础的坚定决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愈加鲜明的指导思想,犹如前进的罗盘,指引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
马克思曾把理论创新比喻为“思想的闪电”。新发展理念提出十年来,何以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
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其思想价值已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变革充分证明。
前路漫漫亦灿灿,仍需跨越万水千山。我们将面对的,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挑战,有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时不我待,有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难关险阻……但我们从不惧于开辟前人未至的新径,越过激流险滩、重峦叠嶂,迈向充满希冀的未来。
“令人赞叹不已”——《时代》周刊这样评价中国宇树科技推出的R1机器人。不久前,《时代》周刊评选发布2025年度“300项最佳发明”榜单,宇树科技、深度求索、比亚迪、华为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入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各国加强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我们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攻方向,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正在建设的沪渝蓉沿江高铁,将在“十五五”期间全线通车,贯通长江经济带,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将有效加强东、中、西部经济带的联动,促进产业协同和资源高效配置。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少有。只有实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
发展,为当代计,更为万世谋。当前,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严峻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着眼当前,“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放眼长远,“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明确方向,“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济”“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链’而不是‘断链’”……日前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主张引发广泛共鸣。
应对挑战,我们贡献己力,也汲取众长。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第八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再创新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各国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众人划桨开大船,才能在风高浪急中行稳致远。
一切的跋涉,都以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口袋公园”“开放美术馆”越建越多,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市;“村超”“村BA”等赛事人气火热,从“吸引一起玩”到“带动一起富”;来自中国的开源大模型架起数字世界的路和桥……
新的发展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期待。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让人人共享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将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理念对了,就不怕山高路远。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有亿万人民的奋斗,新时代中国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