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频繁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批件。不但有新国标产品过注,而且不少产品配方进行了升级,涉及伊利、飞鹤、君乐宝等众多奶粉品牌,核心点又多集中在2'-岩藻糖基乳糖(2'-FL)及乳糖-N-新四糖等营养成分的新增添加,这两者营养成分正是目前国内过审的两种HMOs产品。
政策持续松绑,行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期
国内对HMO的审批布局始于2016年,这一年国家卫健委首次受理了核心品种2'-FL作为新营养强化剂的申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先后多次针对2'-FL等HMO相关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公开征求意见,逐步规范其用量标准、适用范围及质量规格等关键信息,为后续正式审批筑牢基础。
2023年更是HMO审批的里程碑之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正式批准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用调制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截至目前,接近20种HMOs产品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十多家企业宣称可以提供HMO产品。
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7月保龄宝核心产品2'-FL成功通过审批,获准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等领域;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将2'-FL应用范围从原本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领域扩展至乳制品、焙烤食品、饮料等多个品类。更关键的是,11月伊利、飞鹤、君乐宝等头部乳企集中官宣HMO配方获批,标志着“原料审批—配方落地”的产业闭环正式形成,行业从政策准备期全面进入规模化应用期。
技术突破降本,国产替代改写格局
长期以来,HMO市场被帝斯曼、科汉森等外企垄断,进口原料价格高达1000元/千克,被称为“奶黄金”,制约了国内市场普及。而国内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突破,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
保龄宝历时多年攻关,掌握自主研发的菌株筛选与酶固定化工艺,实现2'-FL纯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单吨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公司2500吨/年HMO项目已基本建成,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的企业。
技术突破带来的价格下行,推动HMO市场售价降至50万元/吨以下,既让下游乳企具备配方升级的成本可行性,也为本土企业预留了充足盈利空间。随着国产产能释放,进口替代加速推进,预计国内品牌含HMO婴配粉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
客户资源深厚,产能释放衔接市场需求
作为国内功能糖行业领军企业,保龄宝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成为HMO业务快速起量的核心优势。保龄宝曾表示,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龙头企业基本均为其客户,而这些客户正密集推进HMO配方落地。
从市场动态来看,飞鹤星飞帆卓睿系列、伊利金领冠高端系列等含HMO产品已陆续获批,即将正式上市,保龄宝2500吨产能将逐步释放,形成“产能落地—客户放量—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客户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除婴配粉外,公司已构建HMO、低聚半乳糖等乳糖基益生元全矩阵,可满足乳制品、饮料等多领域客户需求。
HMOs是人类母乳中天然存在的低聚糖,是人类母乳干物质中第三大成分(仅次于乳糖和脂肪)。国外已有充分的实验表明,HMOs具有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促进肠道健康等功能,对婴幼儿的生长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根据QYResearch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HMO市场规模达7.04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突破32.1亿美元(乐观情景),2025—2031年CAGR达24.6%。随着各婴幼儿奶粉品牌配方调整落地,及应用领域从高端配置向更广泛产品品类的普及,中国市场将迎来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速。(齐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