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经济数据。
从消费数据来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036亿元,增长4.0%。
从消费结构来看,10月份,商品零售额41092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占社零总额比重较高的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滑6.6%,对商品消费的增速有所拖累。不过,受大促提前影响,部分“双十一”大促品类包括化妆品、鞋服等同比增速加快。另外,餐饮收入5199亿元,增长3.8%,主要得益于十月的假日经济拉动。
受访专家认为,假日消费是政策成本较小的一种提振消费方式,建议优化和落实休假制度,延长一些法定节假日的假期时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
化妆品、鞋服等大促品类增长加快
10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在10月份的同比增速达到6.3%,高于1到10月份3.5%的整体增速水平;化妆品品类的增速为9.6%,高出1到10月份4.6%的整体增速水平。
2024年“双十一”大促开始时间大多在10月20日到11月初,2025年各平台将大促前置到了10月上旬或中旬。公开资料显示,10月7日,快手抢先启动“双十一”预售;抖音电商、京东“双十一”活动都于10月9日开启;天猫“双十一”从10月15日开始预售。
化妆品、鞋服是消费者在大促期间会集中购买的消费品类,大促时间前置,让十月份的典型大促品类销售额同比有明显的增长,比如今年一直增速趋缓的化妆品、鞋服品类表现抢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双十一”大促期间,品牌服饰、品牌化妆品促销力度比往年更大,服装品类方面,特别是一些轻奢女装品牌服饰,在十月份开始就在电商平台上推出了前所未有“骨折价”。化妆品品类方面,中国电商平台上的部分品牌化妆品的“双十一”促销价,已经比一些机场的免税店的标价还要便宜。
澳容中国区副总裁郑海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公司旗下的护肤品品牌在今年入驻了胖东来,产品很受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欢迎。在他看来,当下护肤品消费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激烈,生意并不好做,但低线级城市和极致质价比的产品还有增量空间。线上渠道包括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销售,今年“双十一”他们线上线下均实现双位数的销售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6.3%,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双十一”大促带动大促品类增长加速,从10中下旬一直延续到11月份中旬,即时零售平台也在今年“双十一”表现较好。美团闪购数据显示,运动户外、服饰家纺等品类,成为闪购新的增长点,安踏、李宁、罗莱家纺等品牌万家门店集体入驻闪购首战“双十一”,安踏品牌较“双十一”前销量翻倍增长。
361度相关负责人11月上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公司在美团闪购平台已经上线了近1500家门店,覆盖近160个城市。与此同时,淘宝闪购已在开发测试阶段,预计首批将完成1000家直营门店入驻,同时京东秒送也在做开发对接,预计12月完成门店上线。
餐饮消费小幅回升
10月份另外一个消费亮点,是假日消费带动了餐饮消费的小幅回升。
9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速为0.9%,为近两年以来的月度最低增速。在国庆和中秋假期的影响下,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速达到3.8%,同比增速相较于前两个月略有改善。
此外,假日也带动消费者外出住宿、租车等消费增加。10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
神州租车中秋国庆大数据显示,神州租车全国订单总量同比增幅高达37%,平均每天多出7200余台车跑在路上,有352个城市出租率峰值在85%以上。今年用户平均订单租期超过4天,相比往年,8天以上的订单租期上涨238%。自驾平均行驶里程达到462公里,800公里以上的订单数增长了3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服务消费看,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加快转型,服务消费增长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庆、中秋假日效应因素带动下,10月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1—10月份,服务零售额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从服务消费结构看,一是文旅服务增势较好。各地积极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体育赛事、演出市场活跃,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较快增长。1—10月份,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10%以上较快增长。二是信息服务快速增长。数字影音、网络娱乐等服务需求持续扩大,相关行业市场销售增势较好。
假日经济对经济的服务消费的拉动非常明显。11月6日,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在“十五五”期间中国人应该要优化假期,有一些假期可以适当延长,有一些休假的方式可以灵活进行安排。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假日消费是政策成本较小的一种提振消费方式,优化和落实休假制度,建议给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建议延长一些法定节假日的假期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