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涨停,九阳股份(002242.SZ)懵了。
11月13日,九阳股份开盘后股价直线拉升,封死涨停板,报收11.06元/股,创下近一年来首次涨停。11月14日,九阳股份继续强势涨停,股价报12.17元/股,成功走出“二连板”走势。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场“乌龙”。
热梗乌龙
双11期间,一款名为“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新品在电商平台上线,迅速售罄。而这款产品名称源自2025年现象级网络热梗“哈基米南北绿豆”。
该热梗最初源于日语蜂蜜和舔舐的空耳(音译),伴随魔性旋律和猫咪二创视频在社交媒体爆火,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流行符号。
杭州九阳豆业有限公司(下称“九阳豆业”)精准捕捉到这一热点,推出的新品包装印有相关二创形象,迅速吸引大量关注,其抖音旗舰店销量短时间内突破十万件,预售期甚至排至2026年1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消费市场的热度迅速传导至A股资本市场。市场投资者将九阳股份戏称为“哈基米第一股”。面对突如其来的股价异动,九阳股份迅速作出澄清。11月13日午间,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公司没有‘哈基米’相关产品,主营业务聚焦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公司及下属公司均不涉及食品、饮品类业务。”公司工作人员也以投资者身份向媒体重申了此口径。
然而,澄清声明并未能平息市场的热情。这场因名称相似引发的资本“乌龙”事件持续发酵。
全资清零
九阳股份与网红豆浆的这场“邂逅”,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历史股权关联留下的品牌认知惯性。
公开资料显示,“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生产商九阳豆业,成立于2008年,最初确实由九阳股份全资持股。但经过多次股权变更,至2023年,九阳股份持股比例已降至25.5001%。
2023年10月31日,九阳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以1.77亿元的对价,将所持九阳豆业全部股权转让给九阳豆业实控人王旭宁控制的公司。交易完成后,九阳股份不再持有九阳豆业任何股权,旨在“聚焦小家电主业”。
目前,九阳豆业由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力豪投资有限公司、SolarBlue (HK) Limited等共同持股,独立运营。
尽管法律上已无关联,但“九阳”这一共同的品牌标识在消费者和投资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认知惯性使得市场在九阳豆浆产品爆火时,本能地联想到上市公司九阳股份。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分析认为,这种创新的产品命名方式,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于新奇、独特产品的心理需求,容易引发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当这种消费热情被资本市场捕捉,便容易演变为短期的主题炒作。在缺乏其他显著利好的背景下,部分资金可能基于“网红经济”带动业绩的模糊预期进行博弈,忽视了公司已明确切割业务的事实。
抛开“哈基米”风波,九阳股份近期的基本面表现实则承压。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2021-2024年间,九阳股份营收从105.40亿元降至88.49亿元;归母净利润由7.46亿元降至1.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九阳股份实现营收55.85亿元,同比下降9.66%;虽然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6.03%,但整体业绩仍处于探底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