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20:04:30 股吧网页版
星巴克、汉堡王们“必然”易主:中国市场,玩法早变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BKW_0

K图

  市场上似乎涌起一股外资餐饮品牌出售浪潮。

  11月4日,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

  11月10日,CPE源峰与汉堡王品牌达成战略合作,该品牌由餐饮品牌国际集团(RBI)全资持有,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汉堡王中国约83%的股权,RBI将保留约17%的股权。

  更早之前,中信资本拿下了麦当劳中国,现在麦当劳是麦当劳中国第二大股东。

  从未来看,哈根达斯等品牌在华业务,都有被卖掉可能。

  种种变化背后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市场玩法早变了。

  本土崛起

  中国市场有多特殊呢?

  首先是规模的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超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的年同比增速,中国餐饮行业的基本盘规模仍在稳步扩大。以星巴克为例,中国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大市场。

  海量市场,天然更容易孕育本土巨头。

  此外,中国市场有着全世界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让本土餐饮巨头在成本控制上拥有相对优势。比如,在原材料方面,库迪已经实现除了牛奶之外所有原材料自产,甚至包括咖啡杯套在内零件。在2018年,一瓶意大利产的法布芮(FABBRI)糖浆售价超过170元,现在实现自产后,成本被打到接近个位数。产品依旧是纯天然糖浆。

  蜜雪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该公司在糖、奶、茶、咖、果、粮、料等主要原料供应上,年综合产能达到约165万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蜜雪集团甚至有打通乳业规划。

  前述种种条件,给了本土餐饮走差异性道路崛起的可能。

  “瑞幸成功经验来自于模式上的创新,从大店到小店,这让成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在咖啡价格战开打当天,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正是以陆正耀为代表的瑞幸创始人团队,再度创业做了库迪。

  种种变化结果是,本土餐企在价格上优势很明显。

  以咖啡市场为例,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星巴克客单价为35.86元,作为对比瑞幸为14.28元。库迪则是全场9.9元。

  在追求性价比的当下,国产品牌狂奔。

  业绩就能说明这种趋势。二季度,瑞幸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同期,星巴克中国的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26亿元)。从门店规模来看,瑞幸超过了2.6万家,库迪超过了1.8万家,星巴克中国只有8000家。

  可要看到,星巴克一向不觉得瑞幸是其对手。

  因为星巴克在第三空间的优势太明显了。在市中心的美丽门店、良好服务,都一整套体系乃至品牌溢价支撑。这让星巴克在第三空间上并无代餐。

  但瑞幸、库迪们的崛起从客观上打破了星巴克的幻想。

  比如,在种种促销下,星巴克中国的客单价一路下滑。同时,星巴克租金溢价优势不再,将面临门店房租的上涨压力。

  这都预示着,外资巨头原有的模式,在中国玩不转了。

  还在探路

  亦要看到,星巴克与汉堡王们的中国道路本就不同。

  汉堡王、赛百味一向以特许经营为主,在国内走相对轻资产路径。对他们来说,近期变化无非是换一家合作方。

  此前纯直营的星巴克就不同了,是实在巨资投入。

  据了解,星巴克部分旗舰门店,每年运营成本接近上亿元。位于江苏昆山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约2.2亿美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曾经走访过该产业园,与库迪相关产业园相比,星巴克园区要精致很多。

  在此种背景下,就更能体谅星巴克“卖掉”中国业务的挣扎。而之所以选择卖出,也是因为星巴克看到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近年,星巴克一直在向中国团队放权。比如,星巴克王牌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共计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此前,星巴克中国团队自主权有限,甚至联名活动都需跨洋审批。

  客观上,放权是有用的。在截至2025年9月28日的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6%至8.3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13亿元)。同期,星巴克中国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经营利润与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因此,找一个更懂中国的股东,似乎将是放权的更高阶段。

  但要看到,卖掉中国业务大部分股权,本质上对星巴克来说是笔保险的划算买卖。代表着中国业务成为纯利润来源。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约合922.84亿元人民币)。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事实上,星巴克美国业务也在起伏期,稳定的中国业务收入对星巴克公司稳住阵脚尤其重要。

  可是,星巴克的再中国化也存在着风险。

  例如,星巴克披露,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将逐步拓展至20000家。

  截至2022年末,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2万规模意味着每座县城要有超过7家星巴克。

  在县城推广均价超过30元的星巴克,听起来难度不低。目前库迪都遭遇了增长瓶颈。

  由此,为了2万家规模,星巴克或将相对大幅降价。然而,目前星巴克成本体系也许并不支持如此大幅度价的价格调整。如果硬性推动,星巴克大概率会调整在华原有运营模式。

  如果运营模式调整了,星巴克还会是星巴克吗?或者说,中国市场需要那么多瑞幸吗?这都值得思考。

  总体来看,外资巨头们都认识到中国市场玩法变了,去向何方他们还在探路中。为了平衡风险,引入合作伙伴会是未来趋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