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药研发到国际合作,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那么,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条件?
在11月13日召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多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要达到世界级水平,不仅需要业绩达到一定规模,还需要在相关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与较高壁垒,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当然过程中存在挑战,但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
生物医药企业出海已从过去的 “可选之路” 转变为 “必由之路”,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一大核心趋势。那么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在上述高管看来,出海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地方保护主义等。
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应具备哪些条件?
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企业,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成为市场的一大讨论点。
“从国际化角度来说,我们还在打基础,还在建立基础。从新分子实体角度来说,已经证实恒瑞可以做创新,可以产生较多创新产品。”恒瑞医药(600276.SH)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说,下一步将这些数量向质量进一步提升,打造一个更好的出海基础和渠道。
张连山同时称,中国创新药企业要达到世界级,应当有在中国产生的产品在海外销售,并实现10亿~20亿美元的销售金额,这是可以值得尊敬的第一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水平与国外的距离越来越短,近几年,国外大公司纷纷到中国购买许可创新产品,说明国内创新药公司已具备一定实力。
在奥浦迈(688293.SH)董事长肖志华看来,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和创新研发,成为从耗材到设备、到服务的全链条国际性大企业,这条路是可行的,“中国企业也有希望,但需要时间”。
从具备的条件来看,肖志华认为,首先,企业要有核心业务,并且在相关领域具备核心的竞争力与壁垒;其次,并购是企业成为一个国际型企业的必经之路;第三,出海很重要,因为只在中国市场竞争还不够,一定要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诞生世界级的CDMO企业(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需要达到怎样的收入规模?肖志华认为,收入要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就医疗器械领域来说,怎样的企业算“大”和“强”?奥泰生物(688606.SH)董事长、总经理高飞认为,国际化是衡量世界级企业的重要因素,但仅从销量来衡量较为单一,因为不同行业或者不同项目的销售金额偏差较大。
“如果要作为一个国际性企业,‘大’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看‘强’,比如在细分领域的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口碑等,这是衡量是不是世界级企业的关键指标。”高飞说,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与行业机会、国际环境、持续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包容性等因素有关。
生物医药企业出海提速,有何挑战?
要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出海是检验研发实力、拓展市场边界、构建国际品牌的必由之路。
“我们愿意把产品License-out(对外授权),也是想实现创新产品价值最大化。”张连山说,出海渠道有多种,可以形成新的公司来出海,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研发团队出海,也可以共同开发模式出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阶段来做判断,最重要是产品价值得到实现。
张连山同时说,从中国影响力角度来说的话,如果做出来一个产品不仅服务于中国患者,还能服务全世界的患者,中国创新药的影响力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肖志华也称,出海是一道必答题,一家公司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平台,必须在海外市场得到认可。近年来,出海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实现国产替代之后如何实现国际化,这是我们每年都会考虑的问题。”肖志华说。
据高飞介绍,奥泰生物海外业务占比近95%,国际市场已是公司主要市场。他认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挑战和风险主要在于国际环境、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美元流动性等。
除了出海外,AI+生物医药也成为一大趋势。那么,AI对生物医药企业是否起到革新的作用?
张连山说,AI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AI可以帮忙找靶点,并评估这个靶点是不是可以成药的一个靶点。AI不只在药物发现阶段能发挥作用,在后续开发甚至于生产等方面,都有较多应用场景,“不用AI的话肯定不行,用了以后可能会看到一些可观的成果”。
“短期来说,AI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归根结底在于数据的部署,需要投喂数据,带来颠覆性的改变需要时间。”肖志华认为,目前AI工具更多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高飞也说,AI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在较多基础性工作方面给人带来方便,但是要开发一个划时代的创新药可能难以帮上忙,在仿制药改进方面可能会带来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