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20:25:20 股吧网页版
Gucci保卫战?科蒂起诉开云集团丨美妆变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Gucci授权之争浮出水面。在欧莱雅与开云集团合作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我们将捍卫我们的权利,直到合同的最后一天,直到合同的最后一个小时。”近日,科蒂集团首席执行官Sue Nabi在业绩财报会上对Gucci美妆香水授权的纠纷时回应道,“我们也一直非常谨慎,产品组合中没有一个单一品牌占总销售额的10%左右。”

  就在开云集团宣布与欧莱雅集团达成长期合作的隔天,10月20日,科蒂就通过旗下子公司在英国商业法庭起诉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及其母公司开云集团。该诉讼涉及Gucci美妆与香水的授权许可。

  据开云与欧莱雅双方的合作,后者将在2028 年科蒂现有授权到期后,获得为期50年的独家授权,负责Gucci美妆与香水产品的创作、研发及全球分销,这一合作标志着Gucci美妆业务即将脱离科蒂体系,正式转向欧莱雅。

  不过,开云集团与欧莱雅集团当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及,开云将继续履行现有许可协议的义务,其中就包括Gucci与科蒂的合作。开云集团也明确回应:“关于科蒂就Gucci许可发起的诉讼,开云集团无条件拒绝科蒂集团提出的未经证实的索赔,并将大力保护其权利。”

  对此,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姚永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奢侈品集团对美妆的前景预期并非否定,而是预期更趋理性务实。开云集团美妆业务虽保持增长,但规模占主业较小,与其耗费资源自建美妆运营体系,不如交由专业方赋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并非看衰美妆市场,而是认识到美妆业务需要专业深耕才能释放潜力,转而通过品牌授权等轻资产模式分享高端美妆的增长红利。

  对于这起纷争,科蒂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蒂将继续按照现有授权协议运营古驰美妆,该授权协议仍有数年期限。未来,我们将继续重点投入那些最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品牌与业务,推动其持续发展。”

  科蒂损失几何?

  有分析指出,双方纷争的焦点之一或许在于,科蒂是否在授权续约上具有一定优先权利。

  “此前合作方是否会在授权谈判中享有优先权,要取决于各方在合作协议当中有无约定。”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契约精神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法律规范,受法律保护。基于现有授权协议并未发生变更,那么在合同期内各方应当依约履行各自权利义务。”

  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孝琛进一步分析道,奢侈品牌授权属于纯商业合同,科蒂公司是否享有优先权,主要看科蒂和开云集团的合同是否约定“同等条件优先续约”,同等条件优先续约的意思是:如果科蒂愿意出同样的价格和开云公司签约,那么开云公司必须优先选择和科蒂签约,只有在科蒂公司愿意出的价格比欧莱雅公司低的情况下,开云公司才能与包括欧莱雅在内的第三方签约。若无“同等条件优先续约”条款,科蒂公司不享有其他优先权利。

  亦有业内分析师猜测Gucci授权协议是否可能提前终止?对此,Sue Nabi在电话会上表示:“科蒂现有授权协议未发生变更,我们运营Gucci美妆授权及履行合同权利的能力依然有效且持续按约定执行。科蒂将继续在现有架构下管理运营Gucci美妆业务。总体而言,我们正与开云集团友好协商解决此事。”

  根据科蒂集团11月6日公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本季度公司净收入为15.78亿美元,按报告计算下降6%,按可比口径(LFL)基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报告期内净利润为6460万美元,同比下滑19%;调整后的毛利率为64.5%。其中,高端美妆部门净收入为10.7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68%,同比下降6%。大众美妆部门净收入为5.08亿美元,占总销售额32%,同比下降11%。

  对此,Sue Nabi也在随后的电话会里回应了失去Gucci的影响,“Gucci目前是该产品组合中一个相当大的品牌。因此,品牌在到期时的损失将意味着后一年的利润受到一些影响。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我们将再次超速运转,投资组合的所有其他部分,同时解决我们的成本结构问题。”

  综合海外多位分析师的发言,似乎大家对科蒂失去Gucci的授权早有预期。有海外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科蒂将在2028年到期后失去 Gucci 授权,并且确实认为华尔街在很大程度上也接受了这种观点。”

  根据Evercore IRI的数据,Gucci约占科蒂总销售额的 8%,约占其收入的11%。

  Sue Nabi同时强调,“我们大约80%的品牌要么是自有,要么是长期授权。同时,正如我多年来一直强调的,我们也一直非常审慎,确保在我们产品组合中,没有任何单一品牌的销售额占比超过总销售额的约10%。”

  专业分工深化

  实际上,早在2023年就传出过,开云与科蒂“分手”的消息。

  彼时,开云集团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Franois-Henri Pinault)就曾表示,Bottega Veneta、Balenciaga和Alexander McQueen的香水许可证已经到期,集团将不再与科蒂续签许可证,并将逐步收回集团的美容许可证。当年2月,开云集团还正式成立美妆部门以发展内部的美妆和香水业务。

  如今,回望过去,这似乎是一个信号,开云集团与欧莱雅的合作关系似乎更为紧密和坚定。而现今,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美妆部门要被出售,开云集团或许有自己的难处。根据公开数据,截至6月底,开云集团的净负债额为95亿欧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妆业务成为开云集团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2025年上半年,开云美妆收入达到1.5亿欧元,实现9%的增长率。尤其是在其整体业绩低迷的背景下,美妆业务的发展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开云集团收入下跌16%至75.87亿欧元,净利润则大幅缩水46%至4.74亿欧元。集团核心品牌Gucci上半年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腰斩,下滑52%至4.86亿欧元。

  “奢侈品集团与专业美妆巨头的结盟,本质是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体现。”在姚永斌看来,美妆行业呈现出“专业分工深化”与“高端市场价值聚焦”的新趋势。奢侈品集团擅长品牌文化构建与高端客群触达,而欧莱雅这类企业具备研发、供应链及全球营销的专业能力,这种“各司其职”的合作模式将成为高端领域的重要玩法。

  对此,Sue Nabi也强调,对于非美妆行业的玩家来说,自营美妆业务仍然极其复杂、成本极高,这反而强化了授权模式的吸引力。授权模式确实是更具优势的模式,它能提供强大的投资回报,且没有实质性的前期授权费或续约成本,同时已建立的品牌资产也增加了成功和盈利的可能性。

  不过,马孝琛进一步指出,科蒂集团将古驰品牌运营到2028年的合同仍有效,英国法院也不会做出影响合同继续履行的命令,因此原合约不受起诉影响。所以科蒂继续供货、开店、推新不受阻。但需要注意的是,诉讼往往意味着各方从合作变为对抗,一旦提起诉讼,肯定对合作氛围有影响。

  科蒂vs欧莱雅

  这场起诉,表面上是科蒂起诉开云集团,但这是“三个人”的电影,欧莱雅在其中亦是不可忽视的主角。

  “科蒂选择起诉,一是防止该合约提前终止,科蒂公司失去现金牛。”马孝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二是将诉讼作为谈判筹码,逼对方坐到谈判桌,为体面退出要价,如果欧莱雅要提前接手古驰品牌运营,需要给出足够的价格。”

  Sue Nabi也表示,“在剩余授权期内,将优化 Gucci 美妆品牌运营。科蒂仍将保持全球香水行业领先地位,并按现有授权条款继续管理古驰美妆业务。若(提前终止协议的)提案能为公司创造实质价值,科蒂愿予以评估。”

  而此次巨额并购的背景,正值欧莱雅业绩的回升期。备受关注的北亚区实现了两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在第三季度恢复中个位数增长,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高档化妆品部的复苏以及兰蔻、赫莲娜等品牌的明星产品创新。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被问及与开云的合作也难掩笑意,他表示,“这一方面是两大公司强强联手,另一方面,也是证明我们作为一家美妆集团,有能力赋能时尚品牌成为优秀的美妆品牌,YSL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阐述双方合作品牌细节时,也特别点名了Gucci。

  “此次合作交易将进一步拉大头部企业与追随者的差距,巩固欧莱雅在奢侈美妆领域的龙头地位。”姚永斌指出,欧莱雅在高端香水、奢侈彩妆等细分市场的布局实现关键补位,形成从大众高端到顶奢的完整覆盖,与LVMH、雅诗兰黛等对手的竞争优势更趋明显。这一事件必然会加速行业整合与结盟趋势。当前全球经济处于调整周期,“非核心资产剥离”与“核心领域补强”已成为行业共识。对于奢侈品集团而言,将美妆业务交由专业伙伴运营成为更优选项;对于中小美妆品牌,要么在细分赛道建立不可替代的优势,要么成为头部集团补位的目标,行业“马太效应”会进一步凸显。

  Sue Nabi进一步指出,“随着 Gucci 授权到期后将不再成为我们产品组合一部分的公开宣布,科蒂未来几年的重点将放在,重点投资最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品牌组合,同时发展并提升新增的授权业务与品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