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21:08:01 股吧网页版
高交会观察|高机器人“实战化”:整机热闹、上游发力、场景成真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1月14日,第27届高交会在深圳开幕,机器人依旧是全场最具热度的板块。11号馆内,人形机器人按身形由小到大排成一列,在展馆中缓缓穿行,宛如“机器人总动员”在现实舞台里重现,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12号馆内,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与真人近身对打,拳脚有力、闪避利落,每一次出招都引发观众席的惊叹与掌声。这一幕幕热闹场景,不仅带来视觉震撼,也真实反映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的火热与加速。

  而在展馆的另一侧,从工业级机器狗的夜间巡检,到灵巧手、主控板、伺服系统等上游核心零部件的集中亮相,一条覆盖“大脑一神经一肌肉-骨骼”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在深圳清晰展现出来。

  由松延动力、众擎、傅立叶等多家机器人及齐亮相,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今年的高交会已不再只是展示“看上去很酷”的单机演示,而是在用实实在在的任务场景告诉外界:机器人产业正在跨过“概念秀肌肉”向“真实能干活”的临界点。超500家参展企业构成了一张愈发立体的机器人产业地图,上游国产替代加速成型,中游整机百花齐放,下游应用走向地铁、工厂、桥梁等真实环境,一个更可用、更好用、具备规模化潜力的机器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人形机器人集体上阵:百家争鸣、技能与场景齐飞

  高交会上,我们看到,机器人企业百家争鸣,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在11号馆里,人形机器人组成的“散步方阵”成为入馆观众的第一道风景。从儿童身高到成人身形,各类人形机器人按身形从小到大排成队列,在展馆中缓缓前行,仿佛一场现实版“机器人总动员”在深圳上演。这种更贴近真实环境的“群体展示”,本质上是各家厂商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市场:人形机器人已从孤立样机逐步走向系统化演示阶段。

  12号馆的宇树展台则呈现出另一种“冲击力”。在格斗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与真人近身对打——出拳、闪避、侧踢动作连贯,面对推搡与冲撞依然能稳住姿态。宇树方面表示,希望通过这种高对抗场景,让观众直观看到运动控制的底层能力,包括外力扰动下的稳定性、多关节协同、触觉与视觉的实时反馈,以及材料结构在强冲击下的极限表现。

  傅利叶更注重用“场景链条”展示机器人的任务能力。展台上,两台机器人分工明确:一台负责搬运,一台负责分拣,流程清晰、节奏连贯,呈现出具身智能在工业环境中的协作潜力。而负责讲解整个方案的,则是傅利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GR-3,它能与观众进行自然的多模态交互,并通过肢体动作演示方案细节,让人更直观地看到“可交互、可解释”的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工厂中的可能性。

  傅立叶的机器人在展示物料分拣、搬运等能力。

  在宇树与傅利叶之外,更多企业也在以各自方式参与“百花齐放”。众擎机器人用“舞蹈”展示高动态控制能力;赛博格集中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轮式底盘以及类人灵巧手;领珑机器人则凭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机型吸引大量专业观众。

  如果说过去的人形机器人展示更多停留在“动作示范”,今年的高交会已经显现出向“任务链演示”转向的信号:从走路、挥手,到协同搬运、对抗稳定、工业交互,不同企业开始在各自擅长的方向上构建可复用的模块化能力。人形机器人已不再只是“能动”,而是正在向“能做事”迈进。

  上游突破加速:主控板、灵巧手等关键能力体系化成熟

  高交会上,我们看到,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能力正在快速成形,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正从点状突破走向体系化成熟。

  如果说人形机器人的“秀技能”是行业最直观的亮点,那么决定这些技能能走多远的,是隐藏在展馆深处的“大脑、中枢与手”。今年的上游展区明显比往年更受关注,尤其是主控板、灵巧手、传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呈现出一种“技术链路整体前移”的趋势,让整机厂商真正具备了加速量产和场景落地的底气。

  在上游企业中,来自深圳的信步科技,作为一家深耕机器人主控板的企业,它为各类机器人提供工控主板,让整机厂商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高中低不同复杂度的能力。“我们把最底层打牢,机器人才能在上面‘长出’不同的能力。”据信步科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工控主板已经在多台人形机器人中量产应用,比如优必选“天工”机器人、众擎人形机器人以及擎朗的服务机器人等。

  被称为“最后一厘米”的灵巧手,是整个行业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今年的高交会上,无论是中科灵犀、傲意科技等成熟企业,还是在2025深圳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创意赛)大赛中进入决赛的团队,都展示了结构创新和感知能力方面的显著进步。从近似光学动捕精度的电磁动捕手套,到18个自由度、采用柔性材料研发的柔协科技软体灵巧手,厂商们不约而同地把技术重心放在“抓得住、控得稳、能感知”这几项核心指标上。灵巧手的突破意味着机器人开始拥有“可操作任务”的能力,为更真实的工业与服务场景落地打下基础。

  上游展区的热度,也反映出行业的一种结构性变化:机器人不再是单纯的整机创新,而是供应链体系整体能力的体现。在机器人从“能动”走向“能干”的关键过渡期,上游厂商的重要性正在迅速被整机企业与应用方重新认识。“技术壁垒高、场景空间大、业绩确定性强”,正在成为上游核心部件企业最突出的共性标签。

  四足机器人率先落地:从展示品到“能干活”的移动作业

  高交会上,我们看到,四足机器人不再主打炫技,而是以“能干活”进入真实场景。

  相比人形机器人仍在快速验证多项底层能力,四足机器人今年呈现出的,是一种更为直接、务实的产业化趋势:它们不再以跳跃、翻越等视觉冲击作为主要卖点,而是把“是否能在真实场景独立完成任务”作为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的核心评价标准。这种转向,让四足机器人在本届展会上显得格外“接地气”。

  越甲灵动四足机器人。

  在众多展示四足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中,来自深圳的越甲灵动,是这一趋势中最具代表性的厂商。在其展台上,一台已在深圳地铁上岗的工业级四足机器人正模拟复现巡检作业流程。不同于展会中常见的动作表演,它承担的是地铁站里的巡检任务——检查站台整洁、识别垃圾桶满载、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人员跌倒,甚至能够发现天花板掉落、烟雾、明火、温度异常等潜在风险。所有动作都围绕“能干活”展开。

  这背后,是越甲灵动为 To B 场景做出的技术取舍。该机器人配备了激光雷达、工业级烟雾等多类专业载荷,具备自主建图、自主巡航、人机协同等能力;同时,团队自研的运动控制算法让其在草地、碎石、台阶等非铺装环境中保持稳定越障,形成“稳定性+专业性”的产品特征。对于工业巡检、电力运维、交通枢纽安全等高频任务场景而言,这类形态可靠、容错性强的四足机器人,往往比人形机器人更适合作为首批规模落地的产品形态。

  越甲灵动联合创始人刘明表示,一台四足机器人从装配到调试仅需约1至1.5 天,越甲灵动已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目前已获得千万级订单,产品形态正在从实验室原型迈向可规模复制的工程化设备。

  越甲灵动的路径,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四足机器人赛道的整体方向:从实验性产品走出实验室,进入明确需求的行业场景;从展示性的“机器狗”,转向工具化的“移动作业平台”;从单一运动能力展示,迈向“感知—决策—任务执行”的完整闭环。在人形机器人不断拓宽技术边界的同时,四足机器人已经率先在真实场景“跑进现实”。它们的产业化节奏,成为观察整个机器人产业迈向规模应用的关键窗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