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的涨价潮正在成型。进入11月中旬,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价格单日暴涨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迅速点燃市场情绪,电解液添加剂成为继六氟磷酸锂之后的新焦点。
11月12日,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均价大涨68%,较前一日上涨了4.45万元,攀升至11万元/吨。而在今年8月份时,碳酸亚乙烯酯价格还不到5万元/吨。“VC(碳酸亚乙烯酯)价格确实涨了这么多,11月13日已经到了12万元—16万元/吨,而且肯定还会继续上调。” 鑫椤资讯分析师赵卫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一报价为成交价,实际上散单成交价远高于目前披露的12万元/吨的区间低价。”
市场情绪随之升温。11月13日,A股锂电板块集体走强,电解液板块领涨,海科新源(301292.SZ)、华盛锂电(688353.SH)和多氟多(002407.SZ)等多股涨停。在11月12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华盛锂电董事长沈锦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动力电池与储能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带动了包括添加剂产品在内的相关材料需求量的增长。添加剂价格受市场因素及其他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日跳涨数万元
碳酸亚乙烯酯,这一在铁锂电池电解液中占比不足5%的添加剂,正成为本轮锂电材料价格上涨的新风口。
近期碳酸亚乙烯酯价格加速上行,11月10日时,市场均价为6万元/吨,与本轮周期4.6万元/吨的低价相比上涨约30%。此后几天涨势更猛,11月11日均价为6.55万元/吨,12日为11万元/吨,较底部价格实现翻倍。赵卫卫向记者透露,11月13日的散单成交价已达12万元—16万元/吨区间,且实际成交价远高于低价位。
“此次上涨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下游需求旺盛,带动VC整体需求大幅提升;二是近两三个月供应端偏紧,头部VC生产企业普遍处于满产状态,且仍难以满足订单需求;三是某家大型厂商进入停产检修期,导致市场有效供给明显下降。”赵卫卫表示。
11月12日,富祥药业(300497.SZ)有关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行业来看,这一波行情主要源于供给侧略有减弱,同时需求有所放大。公司有涨价的计划,最近处于观望市场行情的状态,价格一直在变化还无法确定具体价位。”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是锂离子迁移和电荷传递的介质,一般由电解质锂盐、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和必要的添加剂等部分构成。
作为电解液中的关键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可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抑制溶剂分子嵌入和电池气胀现象,提升电池循环寿命与安全性。在磷酸铁锂电池中,其添加比例较大,通常达4%—5%。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近两年储能市场的持续超预期增长,叠加国内动力领域铁锂电池市占率超过80%,共同推高了碳酸亚乙烯酯的单位用量。同时,由于碳酸亚乙烯酯在单GWh电池中的价值量约为250万元,成本占比不足1%,电池厂对其价格波动容忍度较高,为涨价提供了空间。如今,全行业长期亏损的局面得到缓解,且供需紧张趋势偏紧,价格仍有上行动力。
目前,大部分电解液企业并无长协订单,部分厂家无法通过长协订单覆盖全部碳酸亚乙烯酯需求,需要采购散单,可能进一步加剧了现货市场紧张局面。“电解液厂不得不接受高价拿货,因为低于市场价格便无法拿到货,不然无法向电池厂交货。”赵卫卫表示。
电解液即将跟进
VC并非唯一涨价的锂电材料。
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储能项目加速落地、电网侧独立储能经济性逐步显现,国内锂电池排产持续攀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合计出货430GWh,超过2024年全年出货量3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出货达165GWh,同比增长65%。大东时代智库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前二十家电池企业的10月排产环比增长22.4%,其中储能电芯排产占比已超四成。
需求回暖带动原材料价格集体反弹。碳酸锂价格已脱离上半年低位区间,磷酸铁锂价格亦出现回升。而扩产周期更长、审批门槛更高的细分品类涨幅更明显。
以六氟磷酸锂为例,这一电解质产品价格自国庆节后开启加速上行,截至11月13日,已涨至15.15万元/吨,较7月下旬低点的4.93万元/吨上涨207.3%。东吴证券表示,今年第四季度行业供需已经偏紧,预计2026年六氟磷酸锂的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达90%左右,头部企业或将持续满产满销。
相较而言,最近几日电解液整体价格尚未同步上调,这主要源于定价机制存在滞后性。“电解液厂一般在每月初或月末与客户协商价格,当前仍在执行此前签订的订单价格。”赵卫卫解释称,“电解液价格将随之(VC)上涨,但原材料向电解液的价格传导需要时间。电解液厂商多在每月初或月末与客户协商确定价格。一般到本月底,随着新一批订单的签订,原料价格上升的影响将逐步反映至电解液价格中。”
小材料大影响
此轮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市场对上游材料紧缺格局的重新定价。今年以来,多家机构均指出,本轮锂电景气周期由储能需求拉动,先传导至电芯端,厂商订单饱和、排产提速,再向上游材料环节扩散。由于中游电芯扩产周期短于上游化工材料,且后者涉及环评、安评等多项审批,导致有效供给恢复缓慢。
“除头部企业外,许多中小厂商在过去3年行业下行期退出或停产,产线设备停止升级而失去竞争力,短期内难以重启,进而出现比电芯更加严重的供不应求。”国盛证券分析认为,当前锂电材料环节的供需紧平衡状态有望延续。
具体到细分领域,光大证券评估的紧缺程度排序为六氟磷酸锂、隔膜、铜箔、高压实磷酸铁锂、负极。其中,六氟磷酸锂因成本占比低、历史涨价弹性大,被视为本轮最具价格弹性的品种之一。
尽管如此,企业方面仍保持谨慎态度。沈锦良在业绩交流会中告诉记者:“公司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公司添加剂产品销售定价会按照随行就市原则动态调整。添加剂价格受市场因素及其他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华盛锂电总经理沈鸣亦表示:“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市场情绪、投资者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近期波动幅度较大,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正加快产能布局。华盛锂电目前的碳酸亚乙烯酯与FEC(氟代碳酸乙烯酯,一种可提升电池高倍率性能的添加剂)总产能已达1.4万吨/年,湖北云梦工厂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投产,届时碳酸亚乙烯酯有效产能有望提升至3万吨。海科新源添加剂产能也在陆续释放,明年产能预计达1.5万吨。富祥药业现有碳酸亚乙烯酯产能超5000吨/年;孚日股份则已建成1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亚乙烯酯产能。
目前碳酸亚乙烯酯价格仍在上行,电解液厂虽暂未提价,但成本压力已明显增加。接下来几周,将是观察价格是否顺利传导的关键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