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的优化和调整,对应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专业优化调整频率加快。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我国本科专业调整范围不断扩大,力度增强。
根据11月14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具身智能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为了加强具身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部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申请增设“具身智能”新专业。
根据公示,该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申报类型为“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
当前,我国具身智能产业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其核心在于将感知、行动与认知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加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锚定了战略方向。
今年6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年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提出,机器人产业供需双涨,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招聘需求同比增长409%。随着技术的迭代加速,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养老陪伴等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落地,催生出大量岗位需求。
高校专业的优化和调整,对应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专业优化调整频率加快。
6月3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专业设置。把优化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塑,对现有专业升级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要求,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支持高校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以及护理康养、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今年以来,一批“双一流”高校密集宣布成立新学院,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AI+、信息传播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