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4 23:25:00 股吧网页版
【新华解读】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成效显现 市场稳步修复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孙广见安娜)今年1-10月,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持续优化、供需关系逐步调整的背景下,呈现出相对积极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显示,虽然部分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但关键领域的改善迹象明显,市场整体呈现趋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在1-10月的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销售额69017亿元,同比下降9.6%。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项指标的降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收窄9个和11.3个百分点,表明市场活跃度正在逐步恢复。

  从月度变化趋势看,销售指标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这种改善既得益于刚性住房需求的持续释放,也与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的优化调整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中指出:“从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政策成效仍在继续显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指出:“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近期政策已经温和发力。”

  与此同时,房地产库存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92万平方米。这标志着库存规模已连续8个月保持下降态势。付凌晖表示:“随着控增量、优存量等房地产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

  资金是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要素。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总体降幅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收窄9.5个和7.3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内贷款降幅明显收窄,反映出“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等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变化表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这对于维持行业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从价格层面观察,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根据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包括上海、沈阳、乌鲁木齐等,其中上海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5.7%;沈阳环比上涨0.2%,同比持平;乌鲁木齐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9%。

  从不同面积段来看,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三类住宅的价格变动也呈现不同特征。以上海为例,三类住宅环比分别上涨0.3%、0.1%和0.7%,同比分别上涨4.1%、4.8%和7.4%。这种结构性差异反映出市场需求正在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调整。

  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点评一手房价格指数时指出:“10月份房价指数显示,房价走势处于积极良性的调整过程中,既说明当前购房的性价比非常高,同时也说明筑底回稳、稳中向好的基础更加牢固。”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付凌晖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

  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机遇。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下一步,仍需加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鼓励发展好项目,提升住房品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指出:“着眼于稳定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在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推动‘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重点是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同时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业内人士分析,在政策持续支持和市场自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正在逐步趋向稳定。虽然转型过程中难免出现波动,但市场基本面保持稳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