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约翰内斯堡11月14日电(记者张玉洁李卓群)1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中非伙伴大会上,《共绘现代化新图景——中非经贸合作的湖南实践与探索》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梳理中非经贸合作成果,重点展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成效,其中一系列“首创”“首试”“首展”举措,为深化南南合作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
作为中非合作“九项工程”和“十大伙伴行动”的重要举措,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湖南作为先行区重要承载地,对非合作活跃。据长沙海关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对非洲进出口445.2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出口212.1亿元,增长8.3%;进口233.1亿元,增长31.7%。
报告显示,先行区在机制创新、试点探索、模式突破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首创”方面,湖南在全国率先推出“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并获海关总署备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专项方案,推动肯尼亚水产品、卢旺达干辣椒等多类非洲农食产品获得输华准入。
在“首试”方面,湖南率先启动对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推出专项保险产品。截至10月底,全省对非新型易货贸易累计完成金额2.04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同时,创新“海外仓+FTN账户+本币结算”模式,完成对尼日利亚贸易结算3500万美元。
在“首展”方面,“非洲好物”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助力非洲产品拓展中国市场。目前已有120余款非洲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商场。今年4月举办的“非洲好物”网购季集中展示200余款产品,非洲主题线下体验馆“酋长码头”正式落户长沙。
报告指出,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非投资和工程承包持续增长,为非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背景下,中非加强经贸合作对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建议双方完善合作机制,深化产能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强化数智赋能,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