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颁布《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提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参股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
“这与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中,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形成呼应。”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周期长,引入民间资本能够有效弥补资金缺口,加速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投资效率。再者,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支线管网等设施建设,可以加快我国能源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油气储备调峰能力,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能力。而随着多元投资主体的进入,这也将促使相关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操作细则更加完善,推动油气行业管理更加公平和高效。总的来说,《管理办法》的修订将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市场活力。
随着2017年我国油气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尤其是2019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以来实现的油气管网独立运营,油气行业各环节的发展模式得以调整,原有的上下游一体化运营机制被打破,“X+1+X”的油气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称,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承接油气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网改革任务部署,聚焦油气基础设施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全面贯彻改革要求,管理范围也从天然气扩展至油气领域。再者,《管理办法》的修订也是油气领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重要举措。
从内容上看,《管理办法》的修订涉及服务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完善油气基础设施规划体系,理顺油气管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立足“全国一张网”优化管网运营机制,理顺设施接入使用与公平开放关系,加强天然气储备,完善储气调峰市场机制,以及明确法律责任、规范名词解释这七个方面。
在孙传旺看来,从内容上看,《管理办法》的修订主要有四方面侧重:一是更加强调绿色低碳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推动油气基础设施领域科技攻关、装备研发,助力油气管网建设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更加强调完善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和投资建设机制,理顺管网投资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国家管网集团负责干线管网建设,并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三是更加强调优化管网运营机制与公平开放,围绕“全国一张网”目标,严格落实管网运销分离,推动省级管网财务独立核算并融入国家管网;四是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机制,突出区分自然垄断环节与竞争性环节,规范各自经营范围,防止垄断优势向上下游延伸。
“应该说,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在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作出了系统性的规划,不仅为我国油气基础设施的未来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清晰的制度蓝图,还将有力推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和能源强国建设。”孙传旺说。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国家能源局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科学编制“十五五”全国油气发展规划,明确国家油气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同时加强省际省内规划统筹和协同,加强对省级能源及油气专项规划的指导协调,科学完善“全国一张网”设施布局。二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和《管理办法》,全面加强设施接入和使用,配套细化制定完善油气设施接入和使用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