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刘羽佳、潘清)近期,科创板592家公司的三季度“成绩单”正式揭晓。板块整体业绩呈现升势,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5%,充分彰显“硬科技”企业的强劲动能。
——板块业绩强势反弹。
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凸显了“硬科技”企业成长韧性与发展质量。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0.11亿元,同比增长7.9%,延续开板以来连续增长态势;实现净利润492.68亿元,同比增长8.9%。
尤为亮眼的是,科创板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5%,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若剔除4家光伏龙头公司,则板块整体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6%、30.6%。
从业绩分布看,科创板呈现出“增长面广、结构优化”特征。前三季度,超七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增长;15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46家公司扭亏为盈。头部企业与成长型企业形成良性互补。
其中,科创50指数成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占板块整体比重分别保持在46%和50%的高位,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科创100指数成分公司展现高成长弹性,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4%,成为板块增长的“先锋队”。
——创新动能持续培育。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前三季度,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高达1197.45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2.4倍,研发强度中位数高达12.4%,持续大幅领跑A股各板块。
聚焦各领域,多个科创板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批上市;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关键指标刷新纪录。
今年6月,科创板“1+6”改革启动,设立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展。
从业绩表现看,35家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用“时间”换“空间”,用“研发”换“未来”,发展势头喜人,“成长层”名副其实。35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65%;在增收缩亏的同时,研发强度中位数高达44.3%。
——重点产业构筑竞争优势。
科创板公司在各个“硬科技”细分赛道崭露头角。
聚焦集成电路产业,121家相关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67%,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自主可控步伐坚实。在芯片设计领域,受益于下游需求提振,八成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增长,六成实现净利润增长,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41%。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算力、数据传输、存储、应用实现全链增长。科创板公司在产业链中发挥着关键技术攻坚和提升行业渗透率的重要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1%,净利润同比增长48%。创新药企业大单品频出、出海提速,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相关公司前三季度共推动9款1类新药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商务拓展交易),潜在交易总额超130亿美元,带动营收同比增长18%,净利润大幅减亏65%。
聚焦新能源行业,17家光伏相关企业净亏损幅度显著收窄,第三季度环比缩亏28%;锂电行业需求回暖叠加价格筑底回升,前三季度19家相关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净利润10.2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净利润额同比增加8亿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发力与企业内生动能的不断释放,科创板将进一步承载起培育“硬科技”龙头企业的使命担当,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