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曾庆怡)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消费品展区的多家企业公开展示了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实践。受访专家认为,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进行了较多的本土化创新实践,在当前中国企业出海之际亦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环境方面,企业所展示的实践主要集中于产品原料对自然资源的守护、包装的易回收和可回收性以及碳排放控制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贡献。
例如,ASICS亚瑟士展示了可回收利用的高性能跑鞋NIMBUS MIRA。这种跑鞋的鞋面采用规格一致的聚酯纤维材料,无额外覆盖物,更容易进行分类回收处理。87.3%的鞋面材料经回收处理后,可成功返还为新的聚酯材料,再次应用到跑鞋生产中。
宝洁中国供应链包装创新高级经理李鹍介绍,在外包装材料方面,宝洁通过两个隐藏在箱体角落的纸质榫卯结构实现了快递箱无需胶带的目标。此外,公司开发的用于零售商超的展示箱PDQ(Products Display Quickly)对比同尺寸一次性使用的纸质PDQ,能在满足最终需求的同时,节省95%的材料仓储运输体积和86%纸张使用。
在社会方面,企业展现了与行业特性相关的公益举措,如助力社区成长、赋能社会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等。
例如,欧莱雅集团持续聚焦“美丽事业,美好人生”为城乡女性提供职业技能支持,“绿色IT电脑教室”为偏远学校完善IT教育设施,“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助力科研领域女性发展,而“有意思青年”助力青年成长,同时,包容性采购帮扶弱势群体获得持久的工作机会和收入。
花王(中国)2016年发起“呵护花开”初潮教育公益项目,并开展“洗手教室”小课堂,向孩子们传递科学洗手的趣味知识,培养健康卫生习惯。
展望未来,多家企业发起了环保倡议。从这些头部企业的计划中,也能一瞥消费品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例如,LVMH集团提出,在促进循环经济方面,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所有新产品均遵循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到2026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降低能耗。
爱茉莉太平洋承诺,在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到2025年实现全球生产场所RE100(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废弃物零填埋。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对上证报记者表示,ESG涉及企业从研发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布局。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全链条,方能抓住消费者心智,赢得市场和未来的长足发展。
摩根大通亚洲消费行业研究主管尹贺(Kevin yin)告诉上证报记者,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面对,一是需要具备充足的信心才能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投入中;二是企业要从消费者对环保需求的角度着手,从营销侧呼吁消费者共同保卫地球;三是龙头企业要主动担当作为,发挥行业风向标的引领性作用;四是政府及时提供政策指引,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不胜枚举的实例充分说明,从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资本市场最新反馈来看,可持续商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管控下行风险、放大上行收益、提前锁定未来增长期权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可持续商业战略并非‘成本中心’,而是结构化、系统性的价值引擎新型范式。”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吕建中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对于企业的现行经营活动而言,利用好ESG的体系,除了将合规与声誉风险前置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信任度(社会运营执照:license to operate)之外,还有助于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定量、可定价、可对冲、可衡量、可比较”的金融变量;把绿色溢价转化为“可融资、可估值”的超额收益;提升供应链韧性溢价、实现“供应链-碳效链-数智链”统一的协同运作能力,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韧性。
吕建中说,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与发展而言,ESG助力企业把可持续场景转化为“可视化、品牌化、有规模、有优势”的战略期权,通过抢先进入政策红利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建立价值传递、链接和放大的商业-社会生态平台。
“企业要想实现上述经营性和战略性目标,必须首先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总体框架。在此框架中,将ESG议题、结构、指标嵌入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之中,植入预算、绩效、资本分配三大核心流程,让可持续商业战略成为决定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中轴线。”吕建中解释。
谈及消费品企业应该怎么向消费者传递自己的ESG理念与实践时,吕建中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应以“真实、透明、公正、易懂、场景”为原则,以消费者诉求为话语设计的对标,以绿色承诺为聚焦,以把消费者带入绿色消费的场景中来营造“认知-认同-信任”的传播价值链,并使得消费者有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
“对于产品说明,可辅以绿色设计、认证、碳足迹标签;对于渠道和服务,可展现门店、物流、包装、材料、生产的绿色属性;对于互动参与的营造,可提供绿色激励的数字化工具(如碳积分、绿色能量兑换、会员绿色等级等)。对于营销策略,应将ESG议题与绿色营销有机融合,并联合意见领袖与消费者共创内容。”吕建中说,此外,想要特别提醒的是,企业必须杜绝“漂绿”行为,避免绿色沉默,并有预案地监测和管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