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场内跨境ETF仍有多只出现溢价,基金公司连续多日提示溢价风险。易方达MSCI美国50ETF、华夏野村日经225ETF、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等多只基金均在提示风险,从统计的结果看,多只产品溢价率已经超6%。
目前,内地市场对境外ETF的投资热情依然较高,特别是一些新型产品备受资金关注,前不久开卖的巴西跨境ETF也受到资金的追捧。
有分析指出,此类QDII型ETF溢价的原因多来自二级市场的供需失衡,基金公司也存在对QDII额度不足无法通过套利平复价差的局面,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已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不建议盲目投资高溢价状态产品。
多只跨境ETF继续提示溢价风险
连续多日,跨境ETF的溢价公告频出,不仅溢价率居高不下,出现溢价的基金也相对固定。记者注意到,有关投资美国、日本两地资本市场的一些指数基金是当前业内溢价提示的高发类型。
11月14日,易方达基金午间发布公告称,截至当天11时30分,旗下易方达MSCI美国50ETF的溢价幅度达到6.66%。据Wind统计,截至当天收盘,对应1.6013元的IOPV,仍溢价6.04%。
此外,华夏野村日经225ETF也频频提示溢价风险,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收盘,该场内基金的溢价率达到5.76%。针对该基金的溢价,华夏基金在午间公告时提示,投资者需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华夏基金特别强调,若本基金后续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本基金有权采取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以向市场警示风险。
事实上,这样的提示风险内容在过往ETF出现场内溢价之后多有提及,尤其是一些跨境ETF最为常见。有分析指出,场内基金的交易容易出现短时间的暴涨暴跌现象,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流动性有限的基金更容易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有分析认为,目前出现高溢价的产品基本是规模10亿元以下的QDII-ETF,且T+0交易。灵活的交易方式,加上小盘产品容易被资金主导,就让不少资金开始频繁交易,部分产品的日内换手率甚至超过100%。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4日,除了前述基金外,还有南方标普500ETF、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易方达奥明日经225ETF等多只产品因溢价被管理人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为何这些基金备受资本关注呢?从它们的持仓分布来看,覆盖的往往都是一些世界知名科技公司,例如苹果、英伟达、微软、博通、超威半导体等,部分溢价较高的ETF也往往都布局了相关品种,从投资工具的角度来看,确实为投资人提供了参与这些科技赛道投资的机会。
跨境ETF备受投资人青睐,部分产品一日售罄
对于跨境ETF的优势,前述提到其能作为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工具,但从产品类型来看,国内现有的ETF种类依然较少,可投资的资产类型和区域也相对有限。因此,拓展跨境ETF的产品线,不仅是管理人的工作,更是投资人的需求。
10月31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首批投资巴西的跨境ETF——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的两只巴西ETF宣告一日售罄。募集规模均为3亿元,发行配售比例均低于12%。
在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加快“出海”步伐,积极布局QDII、跨境ETF等产品。今年以来,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南方恒生科技ETF等相继成立。
近几年来,除了投资美国市场以及中国香港市场的QDII和跨境ETF产品,投资德国、法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印度、越南等市场的基金越来越多,投资海外的产品线不断完善,覆盖的市场更加多元。
此外,互联互通ETF名单也在扩容。10月3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港股通ETF名单调整公告,将工银南方中国、南方恒生生科、招商恒生科技、南方港股通、南方东西精选、南方港美科技等ETF新纳入名单,新名单已于11月10日起生效。
但另一方面,由于外汇额度的限制,许多基金公司的场内ETF成为了填补投资人场内基金份额难买的工具,进而推升场内ETF出现溢价的风险。华泰证券的研报分析指出,历次QDII型ETF产生溢价的根本原因,均为短期QDII ETF二级市场供不应求,而基金公司QDII额度不足无法通过套利平复价差。
业内建议,每次导致供不应求的触发因素不同,如抄底需求、资产表现差异等,当市场情绪稳定、需求减少或QDII额度提升,溢价率往往会回落到正常水平。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已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不建议盲目投资高溢价状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