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企业将业务发展重心向海外转移,包括产品出口、海外投资等。
随着国内企业加速“出海”,企业在境外金融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也需要中资银行能够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虽然不少银行已经加快了海外布局,立足满足中国企业“出海”需求,但中资银行目前在境外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仍存在“短板”。
境外金融需求旺盛
“未来三年企业的发展趋势还是放在国际化上,通过‘走出去’寻找新的机遇。”广东一家大型车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认为,国内企业行业很“卷”,市场也比较饱和。虽然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会很大,但是机会也会更多一些。
“我们在进入国外市场时,都会对当地的政策进行详细了解,特别是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境外与中资银行有合作,但是更多的是与汇丰、渣打这种国际大银行合作,以及与境外本土银行合作。”
该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从网络覆盖和金融服务能力上看,中资银行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资银行在国外的网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有时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很有限。可以试想一下,中资银行在国外一些地区都没有网点,怎样提供服务?”
对于企业出海的金融需求难点,该负责人回应道:“我们的产品销售已经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汇困’的问题。除了简单的存、贷、汇业务外,企业还有多元化的需求,包括政策咨询、供应链金融等。”
所谓的“汇困”,即汇兑受阻的现象,也就是企业在销售产品之后,无法将获得的外汇兑换成美元或者人民币。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表示,从欧美和日本车企国际化进程来看,金融国际化在企业国际化中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境外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都存在很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为企业的业务拓展避险。“中国企业这些年‘出海’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布局提速,能够成为企业‘出海’的助力。”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也是一个过程,同时还需要看境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情况。对于经济和金融环境好的国家和地区,中资行设立分支机构就会相对容易一点,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和不稳定地区,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就会很难。
“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中国企业‘出海’比较聚集的地方,银行也会考虑加快在当地布局,跟进企业的金融需求。”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银行“新机遇”
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提出了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海外网络布局,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
中国银行(601988.SH)公开信息披露,该行2023年年末共拥有534家境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两年半时间,该行新增境外分支机构5家。其中,港澳地区的分支机构减少了10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增加了15家。
据了解,中国银行是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的重要构建者,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各地的使用。截至目前,该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服务范围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关键区域,并囊括了非洲地区全部三家清算行资格。在东南亚地区,中国银行担任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近期万象分行获任老挝数字人民币清算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银行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业务优势地位。
作为“宇宙大行”,工商银行(601398.SH)在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3家境外机构,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集团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30个国家设立259家分支机构。与143个国家和地区的1445家外资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以越南为例,工商银行目前在越南设有河内分行和胡志明代表处2家机构,是在越南资产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的中资金融机构,也是越南首家具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参行资格的金融机构,为2000余家公司客户、2万余名个人客户、50多家越南同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601939.SH)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6月末,该行境外分支机构包括20家一级分行和6家子行,覆盖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建设银行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近148万亿元,保持亚洲地区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
“事实上,国有银行境外收益已成为当下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家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市场需求看,国内信贷市场需求不足,而海外市场的需求则在增长。同时,相比国内市场来看,海外业务增长的潜力也更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的境外机构税前利润贡献度已经达到该行的29.76%,同比提升2.12个百分点,是该行效益稳健增长的有力支撑。工商银行境外机构的总资产为4593.33亿美元,占该集团总资产的6.3%,报告期税前利润为26.36亿美元,占到集团税前利润的9.5%。
除了国有大行之外,当前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将国际化作为业务的新增点。招商银行(600036.SH)行长王良此前谈到转型时强调,要加快招商银行的国际化转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布局不断加快,需要中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高度集中在中国业务、中国资产。目前,行业遇到了利率下行、息差收窄的发展瓶颈。如何突围?应该是实现国际化的布局和国际化的发展,提高国际业务的占比,这样才能适应建设金融强国的需要,建设强大金融机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