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的分红、豪气的回购增持、灵活的股权激励、高频次的机构调研、包容的并购重组、活跃的海外投资……这一年,一批民营上市公司通过一系列市场化工具的“组合拳”,积极探索市值管理“最优解”。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1月14日,已有512家民企上市公司披露了市值管理制度,其中约70家公司市值增幅超50%,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民企市值管理行为更为灵活多样,善于利用股权激励、并购重组、投资新兴产业等方式。但受制于资源与融资环境,产业龙头更注重战略叙事和全球化布局,中小民企则更关注流动性管理和股权再融资。”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陈欣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分析了不同规模民企做好市值管理的差异化打法。
强化价值沟通提振市场信心
埃斯顿一年40多次接待机构调研,迈瑞医疗年内实施3次大手笔分红,指南针发布涵盖422名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这一年,民营企业正将市值管理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面对投资者及市场关切,民营企业通过回购增持、股权激励、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夯实公司内在价值基础,持续公司自身质量。
真金白银回馈,构筑市场信心。在现金分红方面,迈瑞医疗、金能科技等公司在2025年进行了多次分红。其中,迈瑞医疗在2025年实施3次分红,截至10月30日,公司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49.35亿元(含税),占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比例为65.19%。
在回购方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简称《指引》)发布一年来,有40多家民企的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正在实施两份回购计划,目前已累计实施超100亿元回购,远高于去年同期;宁德时代、牧原股份、三一重工等也实施了数亿至数十亿元不等的回购,持续向市场传递强劲的信心。自今年3月发布市值管理制度以来,宁德时代市值涨幅已超过65%。
高频次沟通,有效引导预期。据统计,有370多家民企自发布市值管理制度后实现市值上涨。其中,埃斯顿市值涨幅超19.43%,公司近一年接待机构调研累计超40次。
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价值沟通是市值管理的桥梁,上市公司通过透明、及时、双向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能够让市场理解公司价值。“说得比较直观和朴素一点,我觉得市值管理的标准动作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组织策划投资者开放日,描述清楚公司未来规划,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更清晰。”他说。
股权激励深化,绑定长期价值。据统计,共有约70家公司在这一年内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副教授牛建波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许多民企的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高度一致,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能将企业创始人的“股东思维”迅速复制到核心团队。在他看来,股权激励虽不直接创造当下市值,但它确保了管理团队有足够动力去执行高难度的并购或高强度研发,是实现未来价值提升的关键。
拓展成长空间构筑战略优势
*ST松发市值管理制度发布以来市值增幅达1546.87%,东山精密1亿欧元收购GMD集团加快欧洲产业布局,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一期规划超30GWh……这一年,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海外投资等方式,积极拓展新的成长空间,锻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市值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在500多家发布市值管理制度的民企中,有230多家公司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并购计划,其中有七成公司市值有所增长,有60多家公司增长幅度超30%。
*ST松发就是典型案例。公司自市值管理制度发布以来,市值增长幅度达1546.87%,暂居民企增幅榜首。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积极推动并购重组、战略性布局船舶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增长1614.08%。
在牛建波看来,民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获取关键技术、牌照和渠道,是实现向“新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最快路径。
与此同时,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正成为A股民企市值管理的另一重要抓手。
东山精密自市值管理制度发布以来,市值增幅达206.52%,成为民企响应市值管理、发力海外布局的典型样本。公司在今年5月通过子公司收购GMD集团并对其进行债务重组,积极提升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建立公司在欧洲的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全球化进程。同时,公司还在积极推动H股上市。
此外,还有宁德时代、新易盛等一批千亿市值龙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均实现了市值60%以上的增长,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
其中,万亿市值公司宁德时代正推进全球化体系建设,其10月在调研中最新透露,匈牙利工厂正按计划推进建设进度,其中一期规划超过30GWh,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二期也在有序推进中。
春风动力表示,将继续实施全球一体化生产的思路,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精益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确保长期稳健增长。目前,公司已在杭州及泰国、墨西哥建立了生产基地,形成了多点支撑的生产体系。
防范潜在误区因地制宜管理
尽管民企在市值管理的实践中展现出效率高、积极性强等特点,但专家提示到,部分民企仍存在认知误区和实践挑战。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表示,部分民企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荒废主业、追逐概念,利用所谓的资金、信息、技术优势,将短期股价炒作的财技等同于市值管理,甚至不断更换公司名称与操纵股价,最后落得退市的下场。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呼吁构建更具前瞻性的市值管理长效机制。
“市值管理不简单等于管理市值,不简单等于资本市场工具的一次性运用。”毛勇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市值管理应当管理影响市值的核心要素与变量,使得公司市值与公司价值协同增长。
“强烈建议所有上市公司都应主动对标《指引》中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要求,制定并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将其执行情况纳入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的年度考核。”牛建波表示。
针对上市公司如何打好这套“组合拳”,牛建波也指点迷津:在股权激励层面,公司考核指标不应只有股价,而应更侧重于研发投入、新产品市占率等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先行指标;在并购层面,公司的并购方案必须能清晰论证其如何服务于主业的质量提升。
展望未来,毛勇春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主流价值观的进一步彰显,以提升公司每股收益为重要指标的市值管理行为,将从战略与战术上影响公司投资价值与股东回报能力。在对市值管理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上市公司会更加关注市场环境与自身的禀赋,先战略、后战术系统性地展开个性化的市值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