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新加坡11月15日电(记者刘春涛)大华银行(UOB)、普华永道新加坡(PwC Singapore)与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SFA)13日联合发布的《2025年东盟金融科技报告:驾驭新现实》显示,2025年东盟金融科技行业进入了一个更精简的阶段,融资总额创2016年以来新低,交易数量也为近十年最少。
然而,报告也指出,尽管融资环境趋紧,投资者信心正转向更成熟、具有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后期金融科技公司。这些成熟的参与者主导了大型交易,推动了平均交易规模的显著增长。
融资总额下降,但平均交易规模激增
报告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东盟六大经济体(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总融资金额下降了36%,至约8.35亿美元。交易数量暴跌60%,仅为53笔。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平均交易规模大幅增长42%,达到2140万美元。这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趋于避险,将资金集中投向那些在竞争中成功脱颖而出的公司。
2025年前三季度,处于后期的成熟金融科技公司获得了东盟总融资额的67%,同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后期交易的平均融资金额也同比飙升40%,达到约1.12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三笔总额近4.5亿美元的巨额交易所推动。
新加坡巩固中心地位,其他市场面临挑战
新加坡继续巩固其作为东盟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新加坡吸引了区域总融资额的87%,金额超过7.25亿美元。这一比例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57%和2023年同期的65%。
在2025年前三季度区域融资额排名前十的金融科技公司中,有八家总部位于新加坡。此外,该地区53笔交易中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新加坡。
与此同时,其他东盟主要市场在融资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印度尼西亚的融资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20%降至2025年同期的4%。菲律宾有5笔交易,与印度尼西亚并列第二。而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三国的融资额合计占比不到10%。
行业转向可持续增长
报告总结称,尽管面临“融资寒冬”,东盟金融科技行业正转向卓越运营、现实估值和可持续增长,这为一个更成熟、更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