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下称《指引》)颁布满一年。《指引》的“破茧而出”,标志着A股市值管理从此前朦胧的“隐性话题”,正式迈入系统化、阳光化的“显性规范”新纪元。
一年实践,春华秋实。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1家A股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包括估值提升计划),是今年初的5倍左右,更较前两年仅10余家的零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千余家公司中已有619家实施并购重组(包括完成、预案等进展),占比高达61.84%;回购增持与现金分红“蔚然成风”,实施数量与金额均同比显著增长;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同步升级,ESG报告与业绩说明会“量”“质”齐升。
市场是最客观的评判者。自发布市值管理制度以来,这批上市公司股价平均涨幅达20.63%,较同期沪深300指数高5.9个百分点。
“《指引》明确了市值管理应基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者回报,而非短期股价操纵,有效遏制了部分伪市值管理行为。”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表示,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理解从“管股价”向“管价值”转变,合规意识显著增强。
多元工具并举价值创造初现峥嵘
千家上市公司挥动市值管理之桨,在资本市场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并购重组是布局之要。
在1001家上市公司中,619家实施并购重组,占比超六成。其中,既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如滨海能源拟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化工100%股权,构建“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也有央企战略重组,如中化装备拟收购益阳橡机和北化机全部股权,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
回购增持是信心之锚。
《指引》落地一年间,326家上市公司进行回购,累计金额达489.36亿元,较上年同期(2023年11月15日至2024年11月14日,下同)增长13.85%;21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增持657.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2.88%。可谓真金白银,掷地有声。
持续分红是回报之基。
2024年度千家公司分红总额约1.1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3.75%;平均分红次数为0.97次/家,同比增长18.50%。2025年多家公司延续多次分红模式,如迈瑞医疗在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均推出分红方案,分众传媒、鱼跃医疗等也宣告了两次分红方案。高频分红正成为资本市场优秀生的新标杆。
同时,在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ESG等领域,市值管理成效日益显现。以2024年年报为例,645家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同比增长9.88%;952家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较上年微增1.38%。
此外,在估值提升计划中,多家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柳钢股份实施“四个百万吨”工程,引入战略投资者;宁波华翔积极寻求新兴产业发展机会,积极、谨慎地寻找并购标的,并剥离“包袱”资产。
市场终将犒劳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千余家样本公司中,超百家股价涨幅逾50%,超30家股价实现翻倍。
其中,胜宏科技的表现尤为耀眼。公司自去年11月8日发布市值管理制度后,多次强调对市值管理的重视,持续聚焦经营业绩提升,最终交出亮丽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41.17亿元,同比增长83.40%;净利润32.45亿元,同比增长324.38%,业绩表现远超同行,股价同期累计上涨约5倍。
实至,则名归。
从规划到实践市值管理成必修课
一年的洗礼让理念“生根发芽”。
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已显著提升,不少企业开始设立专职岗位或聘请专业机构;市场对“伪市值管理”行为的辨识能力增强,合规、透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战略更注重产业规划与资本回报路径的匹配,实现经营决策与市值表现的良性互动。
在近期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畅谈未来的市值管理规划,贵州茅台是其中典范。
11月12日,贵州茅台董事、代总经理王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表示,茅台以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为主线,系统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市场认同,通过秉持长期主义,将市值管理的根本落脚于公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价值创造的基础。
近日,贵州茅台推出了“每股派23.957元”的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和15亿元至30亿元的回购计划,还有一份“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在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背景下,贵州茅台正用实际行动“多维度筑牢股东回报体系、稳定市场价值预期”。
“对公司而言,做好经营是市值管理的核心与根本。”春风动力董事长赖民杰一语道出“秘籍”:聚焦主业、强化创新,方能支撑市值长青。
更多上市公司则像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坦诚——“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股价表现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也十分关注股价走势”。
“要避免公司脱离高质量发展基础、忽视长期价值创造、醉心短期股价操作甚至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的行为,核心前提是不断提升对市值管理的正确认知,同时坚守‘以提升公司价值为核心,持续回报股东’的理念。”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说。
共识,已然凝聚。
市值管理仍存在五方面问题
与五年前、十年前相比,A股市值管理已告别“关系驱动”“消息驱动”的旧径,迈入“治理驱动”“数据驱动”的春天。
成效虽显,挑战犹存。在陈欣看来,当前的市值管理仍然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仍将市值管理简单等同于“拉升股价”,存在“重战术、轻战略”倾向,忽略了内在价值的根本提升;二是许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市值管理团队和系统的规划能力,导致实践效果不佳;三是A股仍存在股价对公司基本面信息反映不准确,不利于市值管理发挥积极效应;四是部分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将市值表现与管理层长期利益深度绑定的激励机制尚不普遍,导致管理层可能缺乏持续进行长期价值管理的动力;五是部分公司在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利用会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影响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对真实价值的判断,也没有得到市场的正确认知和监管层的有效约束。
破局尤需合力。对此,郑培敏从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把创新投入、股东回报、ESG绩效纳入监管指标。推动长期激励制度改革,让董监高与市值表现形成正向绑定。
在公司层面,将市值管理纳入治理体系核心,建立“战略、财务、投关、资本运作”一体化机制,并量化市值管理KPI。
在市场层面,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市值管理评价,提高市场专业度与公信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路漫漫,只有持续精进,方能让市值管理真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稳定之锚、价值之源。今日千舟已发,且看弄潮儿们乘风破浪,直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