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
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类企业的舆情动态,在跟进新闻动态、传递有效信息和反映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希望以每一次典型舆情案例的出现和应对为切口,观察企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舆论环境变化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企业在品牌、市场运营管理中的得失,从而为行业做出预警和警示。
为此,南财·21消费新闻部综合企业在舆情预警与回应中涉及的公开操作维度,形成量化评分机制——具体而言,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和预防机制、回应直接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1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根据重要性对不同指标赋值并打分,并以《消费舆警指数》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态度与有效度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品牌管理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供参考。
事件回顾:
近期,“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贵过山姆”登上热搜。有消费者发现其店内绿豆芽的标价为2.88元/50克,折算下来为28.8元1斤,而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的标价为9.9元/600克,相当于8.25元1斤。这一事件再次将餐饮业模糊定价的“克重刺客”现象推上风口浪尖。
涉及企业:杨国福
舆警分值:

企业回应概述:
杨国福总部客服回应称,目前全国门店的售价不统一,“因为考虑到每家店会有成本问题,比如说房租人工,所以现在公司还是没有对全国的店面进行统一要求。”然而这一简单归咎于成本的说辞,并未平息公众质疑。
南财评论:
此次事件凸显了餐饮业在计价透明度上的短板。虽然企业解释为成本差异,但从消费者感受来看,细化计量单位的做法实质上是对价格的“包装”,容易导致误解。这种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存在价格欺诈嫌疑。
江苏省消保委曾发文表示,由于普通消费者常常容易忽视计量单位上的差异,只关注单价的合理性,或对克重这一微小单位缺乏直观感知,又或者是因为标识过小导致老年人难以辨认,从而在选购时产生了误解。
若行业继续沿用此类“克重刺客”模式,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将受到更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