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行政令,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3日起不再对部分农产品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本次豁免的适用产品包括咖啡、茶叶、热带水果和果汁、可可、香料、香蕉、柑橘、西红柿、牛肉以及一些化肥产品等,这些商品此前税率最高达到50%。
评论认为,此举正值特朗普将政策重心转向保障民众生活水平之际,选民对他领导下的经济状况日益感到担忧。这也间接承认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剧了美国消费者的价格压力。
豁免范围扩大
根据行政令,包括椰子、牛油果、菠萝、坚果在内的多种日常食品被列入豁免清单,相关关税减免追溯至11月13日生效。
白宫在声明中强调,这些商品“在美国国内无法以足够数量生产并满足消费需求”,调整关税旨在降低美国家庭的食品杂货开支。
此次关税豁免范围较前一日有所扩大。周四,特朗普政府刚宣布对阿根廷、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达成贸易框架协议国家的部分食品免征关税。
相较之下,周五的新政则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所有受“对等关税”影响的国家,而不仅仅是与美国签署协议的经济体。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本周早些时候曾预告这一政策动向,指出豁免针对的是“美国不种植的商品”,比如厄瓜多尔的香蕉和咖啡。不过,新获豁免的产品中也包括许多美国常见的商品,例如近几个月来价格屡创新高的牛肉。
讽刺的是,今年特朗普刚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时,其团队曾坚称“不设任何豁免”。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解释,此举是政府为关键商品建立关税豁免机制的组成部分,旨在平衡贸易保护与民生成本。
效果或有限
根据行政令,虽然这些食品将被排除在税率最高可达50%的“对等关税”之外,但仍需缴纳其他适用的关税。
比如,来自墨西哥的番茄仍将面临17%的关税——这项税率于今年7月生效,直接导致番茄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上涨。
此次豁免清单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咖啡、香蕉、芒果、鳄梨、椰子、菠萝、可可、坚果等多种进口美国的热带食品。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随着国内对无法自产的热带产品需求上升,美国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今年此类进口额预计达394亿美元,占农业进口总额的18%,其中仅咖啡一项就占三分之一。
自美国对巴西征收关税以来,两国贸易几近停滞,咖啡期货价格近期创下新高。
巴西行业组织Cecafé数据显示,征税期间美国对巴西咖啡豆的采购量在8月至10月间下降超过50%。官方数据显示,9月美国消费者支付的咖啡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近20%。
美国本土咖啡产量极低,有种植者担忧,持续高价格可能抑制消费需求。
除热带食品外,本次关税还豁免了牛肉、番茄等食品。这背后是美国国内供应紧张与价格高企的双重压力。
关税豁免政策出台前,特朗普曾表示将增加从阿根廷采购的牛肉,引发了本土牧场主和农业州共和党人的强烈反对。但随着美国牛群规模缩减,牛肉消费者价格攀升至历史高位,而需求持续强劲使其愈加依赖外来供应。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咖啡价格飙升18.9%, 香蕉价格上涨6.9%, 牛肉价格在过去一年中飙升14.7%。
有分析指出,豁免食品关税或有助于抑制香蕉、咖啡等完全依赖进口商品的价格涨势,但其效果可能有限。近期价格波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性供应短缺,仅靠关税调整难以彻底扭转局面。
“关税政策转向信号”
面对国内通胀高企的压力以及最高法院关税听证会后的法律不确定性,此次关税政策调整被外界视为美国正在逐步摒弃单边极端关税政策的重要信号。
这一转向发生在共和党近期在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等多场地方选举受挫之后。
舆论认为,民主党候选人在竞选中反复强调应对民生负担的主张获得了选民的响应,反映出民众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深切担忧。多项民调显示,物价问题已成为影响选民投票意向的首要因素。
经济学家认为,此前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广泛征收的进口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胀压力,加重了消费者的日常负担。尽管白宫曾多次辩称关税影响已被进口商降价所抵消,但此次政策调整无疑是对原有路线存在问题的默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整食品关税的同时,政府同时强化了基于《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钢铁、铝和汽车等行业征收的关税,以“国家安全”为由延续对核心产业的保护。
分析指出,这“一退一进”之间,显示出美国贸易政策正试图在保护主义与民生现实之间寻求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