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余家上市公司纳税“图谱”揭晓。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发布《2025中国上市公司纳税报告》(下称《报告》),对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纳税费等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揭示了上市公司最新纳税缴费情况。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5091家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已扣除税费返还)合计约39727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这一实际纳税额占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比重约22.7%。

《报告》主编、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告诉第一财经,受多重因素影响,尽管去年上市公司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但受企业结构变化及盈利能力下降,造成纳税总额没有显著增加,反而略微减少。
这与去年全国税收收入下滑势头相符。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均出现下滑。而这跟价格低迷拉低税收增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盈利下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下滑等相关。
上市公司贡献了全国两成多税收,但其实结构分化非常明显。
《报告》总共统计了5091家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其中实际纳税额前100名上市公司的实际纳税额占全部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比重约73%。简言之,大概2%的上市公司贡献了七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
具体来看,中国石油(3961亿元)和中国石化(3313亿元)稳居2024年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一二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海油实际纳税额均超1000亿元,分列第三至第七名。贵州茅台、中国建筑和中国移动实际纳税额超500亿元,分别位列第八至第十。
《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的平均值为 7.8亿元,中位数为 0.53 亿元。
上市公司涉及的行业众多,但对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集中在采矿、金融、制造。
根据《报告》数据,2024 年,采矿业、金融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纳税额总量位列前三,实际纳税额占上市公司总纳税额比例近 77%。比如在实际纳税额前100名上市公司里,采矿业(含煤炭和有色金属采选)占了12家,但实际纳税额占了全部 A 股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的 1/4,约1万亿元。金融业上市公司实际纳税额约1万亿元,制造业紧随其后,超9000亿元。

《报告》称,总体而言各行业实际纳税额占比基本稳定。相比2023年,制造业实际纳税额增长最多(约226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际纳税额增幅最高(约67%),房地产业降幅最高(约-28%)。
上市公司按所有制分类,分别为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而上市公司税收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
《报告》数据显示,2024 年,上市公司中的国有控股企业数量约占30%,贡献了近 80%的实际纳税额。
上市公司税负状况也备受关注。此次《报告》统计了上市公司单位收入纳税额,一方面反映企业收入创税能力或税收贡献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总体的实际税负率。
根据《报告》,上市公司单位每百元收入纳税额自2015年达到8.9元后逐年下降,于2021年起趋于稳定,2024年单位每百元收入纳税额约为5.6元。
李建军表示,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平均综合税负率约为5.6%。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综合税负率下降跟那段时间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直接相关。另外经济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变化也会对综合税负率有影响,比如房地产等税负相对较高行业纳税额占比近些年出现下降。此外企业竞争加剧,尤其是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使得企业盈利下降,也影响了这一税负率。
上市公司税负变化情况与国家决策部署紧密相关。2016年中央首次提出降低宏观税负,此后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宏观税负明显下降。2021年中央层面提出稳定宏观税负,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则提出,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报告》数据显示,从上市公司分行业单位收入纳税额来看,采矿业、金融业每百元单位收入纳税额最高,约12元。房地产业次之,约9元左右。而制造业税负相对较低,约4元左右。
《报告》称,2024 年,数字货币和数字政府概念企业的实际纳税额规模较小,单位收入纳税额和企业员均纳税额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对税收贡献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相关概念上市公司中占主导地位,而国有控股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和低空经济相关概念上市公司中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