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正成为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出海的新目标。
今年,已经有多家金融租赁或融资租赁选择业务出海,项目涉及工程设备、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多位租赁行业人士看来,随着“十五五”时期的到来,中国产业将进一步升级,融资租赁出海将有助于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同时,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自由贸易协定(如CPTPP、EVFTA)及稳定的政策环境,东南亚将吸引大量外资,尤其在电子、制造业等领域,势必成为亚太地区具有活力的投资热土。不过,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机制约束、提升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等问题,仍然是租赁行业急需破解的难题。
出海走热
前不久,载有国产宽体自卸车的货船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出海,目的地为印尼雅加达。该笔业务由东疆辖区内企业远东宏信(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采用设备跨境直租业务模式,将国内建设工程设备出口至东南亚。
在多位租赁行业人士看来,从大的背景看,融资租赁出海显示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而对于金租或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出海东南亚,已经成为自身业务增长的新思路。
东疆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充分挖掘并发挥融资租赁产业的独特优势与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拓展出口租赁业务,有效助力国内高端设备制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印度尼西亚金融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融资租赁市场预计超350亿美元,细分领域年增速超20%,亮眼数据为中国租赁公司出海提供了基础。
厦门一家融资租赁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中国稳,印尼热”,是他对融资租赁业务出海印尼的总体印象。“虽然我们公司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业务落地,但是未来一定会对出海业务作进一步探索。”
“随着‘十五五’时期到来,产业金融持续加码,正好与印尼的多元金融需求相契合,加之印尼的人口红利和基建潜力,都为融资租赁出海印尼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融资租赁不良率在0.85%左右,与印尼总体2.5%的不良率,也形成天然契合。未来,融资租赁公司应该重点在科技领域进行长期布局。”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记者注意到,除了出海印尼外,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也成为金租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拓展业务的“新沃土”。
中国商务部披露,2024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对东盟的投资增长12.6%,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与泰国,行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业及批发零售。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政策和地方政府双重支持下,融资租赁行业已经形成多个行业集群。除了天津的东疆保税区外,上海临港新片区也成为融资租赁公司“走出去”的重要起点。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殷军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临港新片区集聚了超过700家金融企业和投资类企业,企业本外币收支规模复合年均增速达50%以上,金融基础日益雄厚,为企业在对外业务拓展中涉及的跨境融资、交易结算、涉外保险等需求提供了资源服务保障。
破解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虽然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立足行业整体来看,国内资金出境审批严格、海外融资成本高、东南亚国家金融环境不成熟、融资产品不完善等因素都是融资租赁公司出海面临的挑战。
融资租赁业务专家李林泉认为,融资租赁出海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要针对海外市场监管要求与本地化需求,运用金融科技精准满足监管标准。用智能化流程降低本地运营成本,借数字化接口对接征信资源,打通本地服务衔接堵点。将金融科技从“趋势概念”转化为破解中国企业“效率低、合规难”痛点的实用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租赁出海项目多面临业务资金规模大的情况。
一位合规专家认为,融资租赁出海,初期业务项目面临投资大的问题,周期相对较长,因此风险暴露的时间较长。在项目实施期间,需要多方配合,整合多种资源,但即便如此,项目是否能成功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跨境融资租赁项目不仅需要融资租赁公司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更需要有调动国内外丰富资源的综合能力,以及极强的抗风险能力。然而,目前在我国,除了部分产业背景雄厚、资金实力强的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公司外,大多数融资租赁公司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综合能力,尚不足以涉足跨境租赁业务,国际化发展能力欠缺。对于我国众多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如何提升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是面向未来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