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重庆市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在梁平召开,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效,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今冬明春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

梁平十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高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设施完善和生态优化形成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耕地,具有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等特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保障。“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98万亩、累计达到1888万亩,建成区亩均增产粮食100斤、节本增效200元。
会议当天,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当前要狠抓高标准农田“两改两治”,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多措并举强化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要牢固树立“建一块、成一块”理念,全面压实责任,构建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并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强化技术支撑,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并强调,要紧盯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全面盘点、精准补短,确保全年和“十四五”规划任务圆满收官。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累计调度灌溉用水14.4亿立方米,覆盖大部分粮食作物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有效保障了受旱地区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作物用水需求。1—9月完成水利投资320.6亿元,同比增长1.4%。下一步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推进水网工程建设,抓好灌区建设改造,加快完成专项行动任务。
会议期间,梁平区、垫江县、永川区分别分享了其在推进相关工作上的实践经验。此外,会前,参会人员还前往梁平区和林镇万安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现场,实地感受重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现场演示的“巴渝良田”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应用系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系统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利用过程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与监测。
另据了解,前不久,市农业农村委已发布《关于支持农民群众“1+6”全过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中“1”是指发挥农民群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6”是指支持农民群众参与项目规划选址、项目初步设计、项目施工建设、项目质量监督、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建后管护6个关键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