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6 07:34:40 股吧网页版
文汇时评 |“布鞋院士”刷屏,触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在上海大学一场学术活动中,张统一院士脚穿一双破旧布鞋的画面被镜头捕捉并上传至网络,旋即引发广泛关注。

  评论区里,“内在富足的人,不需要外在的东西装饰自己”这句刷屏的留言,道出了“布鞋院士”所触动的深层社会情绪——在一个热衷包装、追求速成的时代,人们对返璞归真、坚守初心所葆有的深切向往。这也可以解释,上个月杨振宁教授逝世后,为什么公众缅怀的不仅是他卓越的科学成就,还有他一生推崇的人生格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从甘于清贫、一只公文包用了四十年的钱学森,到隐姓埋名于戈壁深处、被称为“最具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的邓稼先;从常年穿着20元的格子衬衫,笑言“我最大的财富,是躺在田里的稻谷”的袁隆平,到一袭布衣、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李小文……这些科学家以简朴日常和辉煌成就的强烈反差,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专注于科学探索的精神境界:把所有的光环留给科学,以看似平凡的身影撑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今日的中国,创新成就有目共睹。“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已成为“十五五”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从0到1”,注定是一场漫长又寂寞的马拉松。在前沿领域深入“无人区”,愈发需要沉潜专注、甘于寂寞的“笨功夫”,愈发需要“栽树人”与“挖井人”久久为功的定力,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也越显得珍贵。

  不过,在致敬这些“安贫乐道”的科学家的同时,我们也需避免将其形象简单化、绝对化。 那些“炫目”的简朴,其实是其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而非其卓越成就的必然原因。因此,我们不能构筑类似“衣着朴素=潜心问学”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许多杰出科学家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审美。比起关注外在形象,我们更应聚焦的是科学家对学术的奉献与专注,更应该讨论的是如何为这份专注保驾护航。

  当然,这并非易事。哲学家描述的“功绩社会”提醒我们,仅靠个体精神的自觉,难以抵御一种系统性的浮躁。当下,学术研究领域的“五唯”积弊、“非升即走”的压力,以及企业与社会中弥漫的“速成”和“内卷”心态,都是对学界的侵蚀和对科学家精神的反噬。因此,抵御浮躁,不仅需要精神标杆的引领,更有赖于科研评价体系的优化、资源分配机制的完善以及对长期主义价值的社会性倡导与肯定——即构建一个能够包容和激励“十年磨一剑”的制度与环境。

  今天,当我们把创新视为一种社会生态,科学家精神便已跨越实验室的围墙,成为各行各业追求卓越的灯塔。科学家精神之所以屡屡触动我们,也在于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不为物所役的自由,以专业精神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正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