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官网显示,11月12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大连造船”)联合中国船舶贸易有限公司与越南海安绿色航运公司签署2+2艘7100TEU(20英尺标准箱)集装箱船订单。
中船大连造船近期接连斩获超过30艘新船订单。除上述订单,公司还与欧洲两大知名船东分别签约了2艘7100TEU集装箱船,总计6艘7100TEU集装箱船项目,同型船累计承接量达14艘;与另一家欧洲企业正式签订10艘LNG双燃料22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订单;同时,与国内主要船东签约2艘11万吨级成品油/原油船、2艘6.5万吨级原油/成品油船、6艘30.7万吨原油船及4艘21万吨散货船。
中船大连造船方面透露,随着近期多项合同的密集落地,订单量持续攀升,产能储备充沛。根据最新排产计划,公司主力生产线任务已安排至2029年至2030年。事实上,这也是国内头部船厂目前普遍的状态。
刚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ST松发近日发布公告称,下属公司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简称“恒力造船”)4艘船舶建造合同于近日签约生效,具体合同标的为4艘VLCC超大型原油运输船,签订的合同的交易对方为欧洲知名船东,标的合同金额合计约4亿至6亿美元。
此外,另据船舶行业消息,近期还有知名海外船东正在和我国船厂接洽,拟订购一批超大型干散货船。
根据知名造船和海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最新数据,今年10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291万修正总吨(CGT),按CGT计比去年同期的471万CGT下降了38%。其中,中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98艘213万CGT,全球市场占有率为73%,位居榜首;韩国船企接单9艘52万CGT,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8%,位居第二。
今年1月至10月,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为1392艘3789万CGT,按CGT计较去年同期数据2768艘6649万CGT下降43%。其中,中国船企接单895艘2239万CGT,同比下降52%,市场占有率为59%,排名全球第一;韩国船企接单183艘806万CGT,同比下降15%,市场占有率为21%,排名第二。
从数据来看,尽管今年全球新船订单数不及去年同期,但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从新接订单比例来看,中国造船业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相对其他造船强国体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中船大连造船提到,近期的新订单包括10艘LNG双燃料22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这标志着全球船队绿色转型持续加速。
克拉克森研究中国区总经理、首席市场分析师幸月表示,未来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设备安装和燃料改造或将成为修船行业的重点。目前全球船队中配备节能装置船队数量占比11%,潜在有较大的船舶改造需求。
在替代燃料动力改造方面,在新造船领域,船东的替代燃料选择不断提升,但船队中占比仍然较低。市场普遍预计,向温室气体强度较低的燃料转换将推动未来几年对替代燃料动力改造需求的潜在增长。此外,船队和手持订单中越来越多的船舶采用“替代燃料预留”技术方案,也将有利于潜在改装需求的增长。
克拉克森研究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国修船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已从31%跃升至46%,意味着全球船舶绿色化发展将持续给我国造船业带来积极影响。
方正证券近期研报认为,长期看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结构性变革支撑将长期存在。随着船厂订单交付释放产能,未来新造船市场的潜力将持续释放,看好后市船型需求轮动增长,新造船订单持续下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4日收盘后,中国船舶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避免同业竞争承诺的公告》,提出由于沪东中华存在不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公司承诺,在承诺出具后的三年内剥离沪东中华不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使沪东中华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并向中国船舶董事会提议将沪东中华注入中国船舶,由中国船舶董事会审议收购沪东中华相关资产的议案,并由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交中国船舶股东大会审议。
方正证券观点认为,“两船”完成合并,中国船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上市公司。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业务覆盖几乎全部主流船型,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船厂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承诺在2028年1月前使沪东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沪东中华作为我国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领军企业,若注入公司则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全球竞争力。
作者:王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