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16日电 (谷青竹) 2025年“双十一”迎来第17个年头,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组成的长三角消费矩阵交出亮眼答卷。在本周,多维度数据清晰勾勒出一幅兼具经济活力与区域特色的长三角消费图景——在消费升级与场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这里的消费者早已告别“凑单跟风”的旧模式、转向“精准适配”的新追求,既折射出独具魅力的“长三角消费style”,更为全国消费市场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与重要参考。
消费实力强劲、增长潜力充沛,成为今年长三角“双十一战报”里的鲜明标签。从京东“双十一”数据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表现均可圈可点:江苏以稳固的消费实力稳居全国第二,成交额增速位列全国第九,区域内苏州拿下省内购买力榜首,徐州则凭借亮眼增速成为增长新引擎;上海客单价跻身全国第四,浦东新区是本市购买力龙头,嘉定区则成为域内消费增长新支点;浙江下单量居全国第五,用户数增速排名全国第八,省会杭州持续巩固省内购买力核心地位,嘉兴以迅猛增速成为消费“新势力”;安徽则以全国第三的销量增速,展现出消费市场的强劲成长动能,合肥作为省会是全省购买力的核心支撑,亳州成为省内购买力提升最快的城市。
细分消费领域,“品质化、个性化、悦己化”成为长三角消费的主流趋势,且三省一市各有鲜明特色:
上海黄金吊坠消费增速迅猛,设计感强、小克重的款式尤其受青睐。京东监测数据还显示,当地笔记本电脑人均消费达7867元,精致办公与品质生活成为主流诉求。与此同时,上海商家还以“化繁为简、体验为王”重新点燃消费热情——前些年“先涨后降”等“双十一”营销手段消耗购物者信任,选品复杂、价格不透明成为消费者的困扰。对此弊病,今年上海苏宁易购推出线上线下同步的“真惠补”专区,对多款爆品实行“一口价”政策,用透明价格和简化规则消解消费者的比价焦虑。
江浙两省内,3C数码仍是消费主力,精致升级需求十分突出。据京东统计,江苏运动相机、数码相机、潮流盲盒、游戏本成交额分别大涨258%、225%、180%、158%;浙江消费者的扫地机器人、平板电视等人均消费也处于高位。
安徽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与效率提升的追求则在持续升温。京东数据显示,数码相机以352%的增速高居品类榜首,干衣机、运动相机、润发精华和空调套装增速也分别达到294%、259%、228%和124%,消费升级与健康理念形成双重驱动。淘宝闪购数据则显示,“双十一”首日安徽超市便利订单量同比增长670%,咖啡、饮品等即时消费品类增幅超250%,夜间夜宵订单量上涨超200%,反映出快节奏生活下的服务消费需求攀升。
更抢眼的是,“他经济”的崛起成为此次长三角“双十一”的一大消费亮点。根据京东平台数据,江苏男士洁面品类以90%的增速冲进TOP5榜单,表明当地男性已将“面子工程”升级为日常刚需,成为全国男性消费升级的代表性样本。随着“双十一”热度向岁末延伸,保暖应季产品需求旺盛且呈现升级态势,浙江、上海男士羽绒服人均购买5.5件,成为高频复购单品;安徽男士羽绒服人均购买量达4.5件,亦跻身该省“最爱囤货”品类。
长三角消费市场的火爆,离不开物流体系的高效支撑与创新升级。为“应战”今年的“双十一”,长三角铁路联合金华轨道交通公司首次尝试“轻轨+高铁”联运新模式,快件经轨道交通转运至杭温高铁横店站后,再通过高铁动车组发往西安,既拓展了高铁运输边界,又缩短了配送时间,实现区域运输资源的优化整合。在长三角物流网络中,浙江则凭借独特的商贸优势,成为快递业运行的核心枢纽之一。作为拥有“世界超市”义乌的发货大省,10月20日至11月11日期间,浙江全省日均快递业务量超1亿件,日均快递投递量接近5000万件。近年来,浙江快递业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寄递业务量达335.7亿件,占长三角总量的54.2%、全国总量的17.3%,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179.5亿件增至2024年的321.9亿件,年均增长16%。
若说高效的物流是消费市场的“大动脉”,那么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力,又为消费热潮注入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以江苏为例,发力构建“政企银”三方联动促消费格局,省商务厅推动淘天、京东等头部平台定制专项促销方案,联合银联及辖内银行筹措2-3亿元开展“苏品超享购”活动,预计拉动消费25亿元;各大平台同步加大资源倾斜,京东向江苏投放不低于15亿元消费补贴、定向输送超10%的全国流量红包,并设最高200万元商家激励,淘天配置50亿元促销资源聚焦家电等重点领域,美团则发放了3亿元餐饮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