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11月1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贯彻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论坛”上,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彦峰表示,将以深入贯彻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按照国家部署研究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明确,经过5年左右的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目前全国已有22个自贸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试验区格局。同时,上海推出一批基础性、开放性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48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一半以上来自上海自贸试验区。
陈彦峰表示,当前,全球格局正深刻重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我国正在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拓展和产业发展。
接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先是深化投资开放和贸易便利化,落实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能级,积极争取更大范围对外开放,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不断发展贸易新业态,促进贸易转型升级,继续试点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推动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保税加注业务发展和规范管理。
其次是提升战略要素集聚辐射能级,持续稳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施以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合规促进机制,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不断加大全球优秀人才的集聚力度。
此外,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的发展,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联合各方,聚焦前沿性、基础性领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承担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改革任务。
上海海关原关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高融昆表示,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在新的背景下,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到底要做什么,实现什么,需要找准突破点和发力点,勇闯改革深水区。
在他看来,今后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的主轴,将是“向外塑造”和“向内改革”的双向发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集成综合为中国发展优势。
高融昆表示,要坚定维护WTO多边贸易规则,利用战略窗口期,加快构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加速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进程;要提升自贸试验区治理水平,以边境后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深化结构性和市场化改革,以要素集聚支撑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
“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所要求的数字跨境流动、政府补贴、竞争中性、产能过剩、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边境后规则,是我们原来对接国际经贸高标准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毫无疑问要改。”高融昆说。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则表示,对于外资企业来讲,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意味着更清晰的政策预期,更高效的行政服务和更强的市场信心。
“上海自贸试验区真正把试验变成了一个信号,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在新时代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郑艺表示,该商会近期的调查也显示,动态来看,关于与监管相关的投资环境,美国企业对中国尤其对上海有充分的肯定。
9月10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2025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71%的受访企业在2024年实现盈利,较2023年66%的历史低点有所回升。同时,4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市场的监管环境透明,较上年大幅提升了13个百分点。超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法规有所改善,较2024年上升4个百分点。相应地,41%的企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抱有信心,较上年(22%)大幅上升。
郑艺建议称,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扩大市场准入,特别是金融、医疗、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准入。同时提升政策透明度与执行的一致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司法的保障,保持外资政策的稳定与连续性,推进关税减免与贸易便利化,加强数据跨境治理规则的明晰化与效率。
“这些与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也显示出外资企业希望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积极意愿。”郑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