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6 22:25:30 股吧网页版
【西街观察】大厂“离职”生意经,警惕虚构身份割韭菜
来源:北京商报

  “月薪×万,还是离职了”“25岁的我勇敢从大厂离职”“37岁,年薪百万,我却从互联网大厂离职”“从大厂裸辞,如今过得怎么样”……

  据新华社报道,“大厂离职”类帖子在网络平台层出不穷。一些博主虚构大厂前员工、高管身份,通过蹭大厂流量提供名不副实的服务,以求实现引流卖课等商业牟利。

  带上大厂、离职、高薪、年龄等关键词标签,天然会产生矛盾感,引发羡慕、好奇与向往,成为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起号密码。

  把离职当作经验帖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尤其是针对某个大厂精准对位,前者愿意说,后者想听,看起来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前提是分享者的经历真实且具备可参考性,能够为求职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如今,不少博主浑水摸鱼,要么身份注水要么造假,不仅谈不上有益的经验分享,甚至还极有可能给求职者带来误导。

  据报道,有的博主连试用期都未通过,却摇身一变成了大厂高管,公然对外卖课培训。有人自称参与过公司重大决策、知晓职场内幕,实际可能只是普通员工。

  还有更猖獗的,公然造假指使公司员工发布大厂离职笔记,将用户引流至私人社交账号,再推销高达数千元的课程。

  事实上,虚构身份起号,主要是利用身份难以求证与信息难辨真假的双重信息差。

  博主是否就职于大厂以及在其中所担任的具体职务,大众很难掌握真实情况。即便面临平台的身份认证,依然有一整套黑灰产助力其逃避监管的视野。

  对于博主分享的信息,用户很难判断真假。尤其是不少想要求得经验帖的用户,就是因为“不知情”才会对这些内容博主产生诉求,反过来自然也容易听之信之。

  除了利用信息差,虚构身份引流还利用了普通用户维权难的困境。面对造假博主,调查取证繁琐、对方换号切换平台等问题,维权门槛极高,而最终成功的概率却极低。

  大厂本厂,也深受困扰。今年9月,抖音副总裁李亮就曾发文回应,部分机构反复发布此类虚假帖子,无奈之下起诉了其中比较猖獗的一家。由此可见,其对企业形象的侵害、对网络传播秩序的扰乱非同寻常。

  任由此赛道疯长,对于真实经验的分享者与求职者均无益处。虚构的身份往往只是博主用来引流的关键词之一,更多博主所做的内容远在职场之外。

  接商单、做职场咨询、卖课,虚构身份起号已经成了社交媒体上常见的生意。博主的粉丝数、报价、商单量随处可见,俨然自成赛道。

  需要求取真经的用户,在这些课程中同样很难有所收获,只会放大焦虑和恐惧,加剧公众对就业市场的恐慌,干扰正常就业秩序。

  贩卖职场焦虑引流卖课的各种帖,流量上的成功大都与标签算法紧密相关,而不是内容本身的成果。打着假人设击穿诚信底线,也触及法律法规红线。

  想要成为“谁”就能成为谁,平台监管与个人理性缺一不可。平台必须对内容博主的身份严加筛查,识别虚假人设和引流卖课套路,监管部门应严惩违规自媒体与背后黑灰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