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内(11月10日至11月14日),能化、黑色系板块领跌,基本金属、贵金属板块领涨,农产品板块分化不一。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下跌2.71%、原油下跌0.69%;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上涨1.58%、焦煤下跌6.14%、焦炭下跌1.15%;基本金属板块,碳酸锂周上涨6.15%、沪铜上涨1.12%、沪铝上涨0.97%;贵金属板块,沪金周上涨3.47%、沪银上涨7.55%;农产品板块,鸡蛋周下跌5.78%、生猪上涨0.89%、豆粕上涨1.11%、棕榈油下跌0.18%。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原油受地缘扰动影响,震荡磨底待突破
本周国际原油多空博弈激烈,油价呈“先涨后跌”震荡走势,振幅扩大。周中受OPEC月报过剩预期冲击下探,后因地缘扰动及成本支撑收复部分跌幅。核心矛盾在于OPEC+暂停明年一季度增产、地缘风险提供支撑,而美国产量创新高、EIA库存大增形成压制,资金情绪谨慎。
供给端“结构性分化”明显。OPEC+11月维持13.7万桶/日温和增产,宣布2026年一季度暂停增产以缓解淡季累库,10月产量环比降7.3万桶/日,沙特增速放缓、伊朗等减产,强化托底;美国原油日产量增至1386.2万桶/日创新高,单井效率支撑韧性,利比亚新增产能释放加剧供给宽松。
需求端整体偏弱。美国炼厂开工率89.4%。环比升3.4个百分点、同比降2个百分点,汽柴油需求边际改善但同比低位,航煤油复苏存疑。中国主营炼厂开工率78.31%,环比降0.33个百分点。进入检修时期,山东地炼微升至53.25%,但仍处低位。欧洲16国炼厂开工率82.44%,9月环比降4.48个百分点。
消息面上,多空交织。OPEC月报将市场预期从“平衡”调为“过剩”,下调2026年需求预测引发市场担忧。
宏源期货分析师范智颖认为,短期油价下跌空间有限。
中航期货分析师阳光光表示,原油市场供需矛盾尚未缓解,OPEC月报释放的过剩预期对市场形成中长期压制,短期油价缺乏明确方向驱动,需等待消费端数据或地缘事件的明确信号,若跌破价格支撑位,可能引发进一步下行调整。
五矿期货分析师徐绍祖认为,四季度末油价将维持弱势震荡,页岩油产量韧性与OPEC+增产形成供需平衡,而各国战略储备补库及明年二季度旺季需求构成长期支撑,后续需关注富查伊拉低硫油供应恢复信号对市场的影响。
热点二:碳酸锂旺季去库驱动,需求高增支撑周线偏强
本周碳酸锂期货市场受供需双增、库存持续下降驱动,呈现震荡偏强走势。截至11月14日,碳酸锂主力合约周度涨幅6.15%,振幅9.16%,收盘报价87360元/吨,创近三个月收盘新高。
供给端呈现“国内增产、进口收缩”特征。据海关总署数据,9月碳酸锂进口量19596.9吨,环比减少10.3%,出口量150.816吨,环比锐减59.12%;CBC数据显示,10月国内碳酸锂产量51530吨,环比增加9.31%,但开工率4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显示国内产能释放仍受制约。
需求层面,旺季效应显著,动力与储能需求同步提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84.1GWh,环比增10.7%、同比增42.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67.5GWh,占比80.3%。终端市场同样强劲,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77.2万辆,环比增长9.59%;销量171.5万辆,环比增长6.12%;累计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幅90.36%;中游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产量也环比提升,对碳酸锂采购需求形成有效拉动。
库存层面,加速去化、供需改善信号明确。数据显示,10月碳酸锂月度库存84234吨,本周SMM周度库存120472吨,其中冶炼厂库存28270吨、正极厂48772吨、电池及贸易商43430吨,全产业链库存呈下降趋势。此外,本周碳酸锂周度库存12.05万吨,环比减少3481吨,去库节奏加快,现货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
瑞达期货研究员陈思嘉表示,碳酸锂基本面处于供需双增局面,需求增速及预期较好带动产业库存持续下降,虽国内锂盐厂开工较高、智利出口量走高将带来进口增量,但需求端支撑明确,锂价后续或将有所支撑,需关注供应增量落地节奏。
东亚期货研究员兰雪认为,当前碳酸锂基本面在强现实与弱预期间博弈,短期受需求提振偏强运行,总库存降至12万吨凸显供应偏紧,但长期来看,供应端维持高开工、海外盐湖有新产能释放预期,供应压力将限制上行空间,需警惕价格高位下下游采购意愿减弱风险。
东证期货首席分析师孙伟东表示,短期碳酸锂受旺盛需求与去库加速支撑,盘面维持高位震荡,不过现货侧已显疲弱,贸易环节库存累积、终端采买收缩,且明年动力市场走弱或提前反映在12月需求中,中期需关注需求环比走弱和矿山复产节奏明朗后的市场变化。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10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政策托底强化复苏基础
10月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呈现“需求修复渐进、政策逐步发力”的特征,金融与实体指标虽有短期承压,但总体上看,全年增长目标实现无忧,政策托底效应正逐步积累。
社融方面,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8.5%,主要受政府债发行节奏调整与季节性因素影响。
信贷端虽短期偏弱,但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开始补充项目资本金,为后续配套融资铺路。货币供应量方面,M1增速6.2%、M2增速8.2%,反映实体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联储证券分析师沈夏宜指出,10月金融数据需从“短期调整与长期趋势”双向看待,虽信用扩张暂显温和,但结构性亮点突出。企业债融资多增源于利率环境友好与政策支持领域扩容,委托贷款高增与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直接相关,显示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的效果初显。
中银证券分析师张晓娇在研究报告中称,短期央行仍有通过降准降息优化资金成本、激发实体需求的可能性,稳增长作为政策核心目标,将持续为“十五五”开局筑牢基础。11-12月随着202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政府债融资规模将逐步回升,叠加企业债、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持续发力,社融增速有望逐步企稳,为经济复苏提供更有力的信用支撑。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张迪表示,目前来看,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无忧,特别国债落地、专项债提前下达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形成实物量后,政策托底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需关注海外风险对国内的间接影响,但国内政策工具箱充足,后续通过“两重”建设、促消费政策等组合拳,有望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
要闻二:美政府停摆结束,多重影响仍待消化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正式结束持续43天的史上最长政府停摆,打破此前35天的历史纪录。此次停摆源于9月底两党在《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期、医疗补助削减等问题上的分歧,导致年度拨款法案未能如期通过,联邦政府自10月1日起陷入资金断供。
停摆期间,美国经济与民生领域受到显著冲击:关键经济数据发布全面停滞,9月非农就业报告、10月CPI、第三季度GDP初值等核心数据延迟发布,部分10月数据甚至可能无法完整统计。
西南证券分析师叶凡认为,政府停摆结束为市场提供了阶段性确定性,但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停摆导致的核心经济数据延迟发布,使得美联储政策制定缺乏充分依据,12月议息会议的政策走向更趋模糊。从全球联动来看,美国经济短期承压可能影响全球需求预期,叠加OPEC预测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小幅过剩,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或面临阶段性波动。
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林彦认为,此次政府停摆结束仅为短期“停火”,留下的“后遗症”仍将持续发酵。核心问题在于经济数据断档,10月关键数据搜集滞后。同时,停摆对经济的短期创伤显著,就业市场与消费端均受到直接冲击,尽管政府重启后流动性将有所改善,财政部TGA账户吸收的巨额现金逐步释放,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仍将陷入“数据真空”的迷茫期。
林彦进一步指出,美国政治极化的长期趋势难以逆转,未来债务上限谈判、年度财政决算等关键节点仍可能引发两党博弈,政府停摆或将成为常态化风险。经济层面,停摆对就业与消费的滞后影响可能在未来1-2个月逐步显现,叠加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或进一步减弱。长期来看,频繁的政治僵局将持续侵蚀投资者信心与美元信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构成持续挑战。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燃油:本周燃料油价格仍然在跟随原油持续下跌,但在下跌过程中海内外的低硫相对强于高硫。高硫中东出口高位、现货升贴水弱势,船燃、发电等需求入淡季,短期弱势难逆转;低硫受巴西炼厂检修、欧洲炼厂深加工减亚太出口影响,现货升贴水修复,低硫强势预计延续。(国泰君安)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整体来看,当前终端需求呈现国内走弱,海外用钢维持高增长,铁矿石估值在黑色系中维持在高位。但随着国内用钢需求较快走弱,三季度以来进口铁矿供应加速回升,国内铁元素库存持续增加,铁矿自身基本面出现较大转变,预计矿价高位偏空运行为主。(银河期货)
基本金属板块
沪铜:内外盘基差走强,精废价差扩大,全球显性库存增加,铜估值偏中性。驱动方面,全球制造业PMI驱动偏中性,短期铜精矿加工费下滑和美元指数回调驱动偏多。产业上看铜原料供应维持偏紧,价格回调后现货边际改善,短期精炼铜累库压力不大,铜价有望延续震荡偏强走势。(五矿期货)
农产品板块
生猪:短期而言,目前集团场出栏节奏略显偏慢,预计11月后半段将有所加快,散户有一定压栏惜售动作。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消费进入逐步转旺的时间段,也进入消费究竟能否有效承接供应的观察窗口期。对于后期市场走向,需关注未来消费兑现情况及活体降库存的节点,长期关注利润压缩背景下,行业去产能节奏。(国信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