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6 23:45:20 股吧网页版
中国科研进入“用好人才”新阶段 多方关注科研文化建设
来源:央广财经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樊瑞)日前,一场聚焦“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的主题论坛在北京海淀举办,这是“知识分子”创立十周年的特别纪念活动,也是2025“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重要活动之一。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科研正从“引进人才”的时代进入“用好人才”的阶段。过去十多年,中国科研的“硬件基础”——包括科研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与国际合作网络——实现了显著跃升。截至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然而,在科研文化、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上,仍面临如何让人才“做出成果”的挑战。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以“大学发展的几点新认知”为题,讲述了中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的路径。他特别强调,要想真正建成教育强国,关键是要把学校和教师的内在潜力释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大的自主和主导作用。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介绍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引才与育才实践。该校坚持“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的建设理念,通过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实行长周期科研评价机制,吸引了多位具有海外经验的青年学者。”真正能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第一位的永远是学术环境,而不是头衔和考核。所以要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让学者少受干扰,把时间和创造力交还给他们。陈十一说。

  上海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教授鲁白则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角度探索了一种新的人才支持、赋能方式。鲁白指出,“要想做出真正世界一流的科学,就不能被短平快的KPI和影响因子牵着走,必须有长期、稳定、敢冒险的支持。”

  在以“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知识分子”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主持对话,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知识分子”创始总编辑、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香港大学教授、港沪创研院首席科学家张峥围绕科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支持,中国科学崛起的环境和文化等话题深入讨论。

  多位学者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科学的下一步突破,不仅取决于资金与设施,更取决于科研文化的成熟——能否容忍失败、鼓励原创。中国科研的真正崛起,必须建立在制度的信任与文化的自觉之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