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上演了一场关乎中国基础软件未来的“秀”。
在操作系统大会&openEuler Summit2025现场的展区中心位,《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一台搭载开放原子开源欧拉(以下简称“开源欧拉”)的机器人正完成一组精细动作——识别、抓取、搬运,动作行云流水。这背后,是开源欧拉操作系统每秒数万次的指令调度。而与这份“精巧”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展台另一侧“超节点”的庞然大物模型。在数据中心的实操场景中,它没有炫目的动作,但蕴含着驱动千亿参数大模型推理的磅礴算力。
开放原子开源欧拉委员会主席熊伟在会上表示:“开源欧拉将开启新的五年发展之路,坚定拥抱超节点,坚定拥抱AI,加速全球化进程,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开源欧拉正式面向超节点的开源操作系统,为AI时代的算力基础设施构筑坚实的软件底座。”
据了解,开源欧拉成立六年以来,其累计装机量预计在2025年底突破1600万套,并在关键行业持续保持份额领先。面对AI浪潮与全球竞争,开源欧拉正以一场深刻的“质量革命”回应时代命题——如何打造一个真正世界级的操作系统?这不仅是对开源欧拉自身的挑战,更是中国基础软件产业向上突破的关键一跃。
操作系统如何注入“灵魂”
记者步入大会展区,仿佛置身于一个未来工厂的预演现场,多台机械臂在玻璃隔间内精准而沉默地舞动。值得注意的是,能够与人互动的人形机器人,不再是展板上冰冷的参数,而是正在被注入“灵魂”的智能体。
“你看,它现在能完成这套复杂动作,背后是开源欧拉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任务协同。”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演示道,“我们正在推动与开源欧拉的深度融合。目前,机器人的推理和协同调度在开源欧拉平台完成,这相当于它的‘中枢神经’。我们的目标是,将开源鸿蒙作为前端能力,与开源欧拉后端能力彻底打通,实现软件层面的全栈耦合。”
一个统一的、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生态正在孕育。那么,目前,“进厂”机器人的智能程度究竟进展如何?操作系统的支持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成熟’。”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器产品线市场总监曾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如固定分拣,已相当成熟。但一旦涉及自主控制、自主规划,那就是前沿。工厂数据量庞大且嘈杂,容易导致AI模型训练发散,推理逻辑性不强。更重要的是,产线工艺一变,模型就要重训,这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因此,机器人大多被束缚在单一任务上。”
这恰恰体现了操作系统演进的重要方向与核心价值——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不仅要提供算力,更要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AI开发与运行平台,让AI模型的训练、部署和迭代变得更加敏捷、成本更低,从而将机器人从固化的动作以及任务中解放出来。
面对产业发展痛点,操作系统的“底座”作用愈加重要。不远处,一台台AI推理服务器的指示灯如星河般闪烁,它们是驱动AI大模型的“超级心脏”。
“今年的适配工作比去年容易多了。”展台边,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源欧拉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杨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源欧拉社区已经将主流硬件的最新驱动版本都集成好了。我们基本上可以实现硬件的‘即插即用’,适配效率大幅提升。该公司基于开源欧拉打造了多款AI一体机,此前主要应用于政府、金融、运营商等B端市场。今年,产品在汽车、教育、医疗以及消费零售等行业的渗透更快更广。”
“从机器人复杂的神经耦合,到服务器便捷的即插即用,再到AI能力在千行百业的快速渗透,一个清晰的脉络浮现出来:开源欧拉正在解决的是通过降低技术门槛、拓宽应用边界,来回应产业对‘好不好’的深层渴求。这或许才是为整个机器人产业乃至千行百业注入‘灵魂’的真正路径。”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与产业生态一起“飞”
“发展至今,开源欧拉为千行万业数智化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软件底座,是中国行业数智化的中流砥柱。预计到今年,开源欧拉新增市场份额仍保持第一。”熊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源欧拉社区正式开启新的五年发展之路,将于2025年底正式上线面向超节点的操作系统,引领AI时代,加速全球化。
2019年12月31日,开源欧拉作为开源项目正式上线亮相。历经六年,开源欧拉已拥有2100家成员单位、2.3万名开发者,在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未来,超节点已经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的主流形态。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将衔接智能时代的硬件和应用,成为释放算力潜能的核心基石。
“开源欧拉成立之初可以说是点燃火把的追赶者,而当下,我们谈论的是如何拥抱超节点,如何原生支持AI,如何构建全球化的开源生态。开源欧拉不再满足于在别人的跑道上比赛,而是开始修建自己的‘机场’,制定自己的‘航线’,不仅要自己飞,还要带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一起飞。从‘活下去’的生存之战,到‘飞起来’的引领之志,这不仅是开源欧拉操作系统的蜕变,更是中国基础软件产业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战略转折点。”韩举科说。
这个质变已有端倪。展区内,基于开源欧拉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演示,而是真正在完成复杂的环境交互;论坛上,讨论焦点从“如何适配”转向“如何定义未来架构”。
华为公司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透露,华为将向开源欧拉社区贡献支持超节点的操作系统插件代码,提供“内存统一编址”“异构算力低时延通信”等关键能力。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以技术铸就钢筋铁骨的同时,开源欧拉的生态大树愈发繁荣。而以全球化为锚,加速“出海”,成为今年开源欧拉社区重要的战略航向之一。
“我们拒绝‘自主封闭’,坚持在全球竞争中寻求共赢。”熊伟表示,社区已与全球15家开源组织达成深度合作,与OpenStack、Zephyr等头部知名开源项目实现原生支持。AMD、浪潮云、神州数码等今年新增为社区捐赠企业,至此,英特尔、Arm、AMD三大芯片巨头齐聚开源欧拉社区。
“这次‘出海’是体系化‘出海’,不是单点突破。”熊伟强调的“体系化”三个字,道出了开源欧拉全球战略的深层思考,区别于以往将单一产品的“借船出海”,开源欧拉此次是要“造船远航”。具体而言,是以完整的IT基础设施全栈体系为支撑,推动中国产业界形成合力。
全球下载量突破550万,为17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部署42个镜像节点——这些数字背后,是开源欧拉作为真正国际开源社区的证明。更关键的是,开源欧拉社区与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开源组织的深度合作,让中国技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从六年前“立根铸魂”的破土而生,到如今“质变引领”的扬帆出海,开源欧拉的成长征程,正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开源欧拉社区网站上实时跳动的代码,不仅是技术迭代的印记,更清晰记录着中国基础软件从奋力追赶到并肩并跑,再到向领跑目标全力冲刺的铿锵足迹。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这艘承载着中国基础软件产业希望的巨轮,已稳稳驶出数据的港湾。它正以AI为帆、生态为桨,迎着全球化的风浪,坚定驶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广阔蓝海。而它在浪潮中留下的每一道航迹,都将成为中国从数字大国迈向数字强国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