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
“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头戏、关键点。第一,“两重”具有明显的经济稳底托底效应,对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稳定器作用;第二,“两重”带有投资风向标作用,为其他领域投资起到基础性带动作用;第三,“两重”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提升,是政府投资必须长期坚持和有效实施的关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展“两重”建设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既能短期内扩大有效需求,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能通过战略性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金融等安全能力建设将能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和防范化解风险,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项目建设,能够增进民生福祉和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刘向东表示,当前“两重”工作的关键点主要在于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专项筹资,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同时建立健全项目筛选、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实现重点领域覆盖,又避免“撒胡椒面”式投资。
“当前‘两重’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效,国家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家安全等都得到大幅提升,为稳经济、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未来‘两重’应重点围绕投资于物、投资于人两方面加力,实现物与人、环境与发展、设施与能力的协同推进。”张依群说。
上述会议还指出,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
谈及如何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时,张依群认为,“硬投资”要见物有量、稳基促长,打破影响国家安全、民生福祉的难点、堵点、弱项等瓶颈制衡;“软建设”应注重能力提升和发展环境、产业生态协同,做到“硬投资”要足量到位,“软建设”要真实有效,把“两重”投资决策和效益提升作为重点,突出以科技、人才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发挥“两重”的定海神针作用,成为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保持适度经济增长规模、对冲外部不确定因素冲击、激发活化国内创新发展要素、稳定市场良好预期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