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证监会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谈及抓紧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与重大举措时,以十二个“更”概括了未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方向——“着力推动市场更具韧性、更加稳健,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上市公司质量更高、价值更优,监管执法更加有效、更具震慑力,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更严、更实,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十五五’目标任务积极贡献资本市场力量。”
笔者认为,这十二个“更”不仅是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十二个“更”承载着对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深切期待,也全面勾勒出未来五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清晰脉络。
“更具韧性、更加稳健”体现了对市场运行规律认识的深化。一个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基本稳定的市场,不仅是投资者信心的基石,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保障。更具韧性、更加稳健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构筑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彰显了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智慧。中国资本市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类市场主体,更具包容性的制度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具吸引力的制度环境,则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质资源和长期资本,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上市公司质量更高、价值更优”直指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市场功能和效率。推动上市公司从“大不大”向“强不强”跨越,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强化信息披露,优化并购重组,淘汰劣质公司,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监管执法更加有效、更具震慑力”凸显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监管理念。有效的监管不是抑制市场活力,而是为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具有震慑力的执法,则能够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遏制市场乱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筑牢市场公信力的根基。
“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延续了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从“管道式”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中国资本市场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金融市场。深层次开放意味着从市场准入扩展到规则、标准对接;高水平开放则体现在双向开放质量的提升,既引进来又走出去,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制度优化和跨境合作,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更严、更实”强调了党对资本市场的引领保障作用。打造一个自身过硬、值得信赖的监管主体,是所有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石,也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十二个“更”既相互关联,又有机统一,稳健是基础,包容是特质,质量是核心,监管是保障,开放是格局,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打造一个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实现“十五五”目标任务贡献资本市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