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私募分红金额逾15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是“分红主力”,相关私募基金分红比例超过70%。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基金分红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未来,随着投资者获得感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增量资金入场步伐有望越走越快。
私募年内分红超150亿元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在有业绩展示的5558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共有1135只基金年内实施分红,合计次数达1443次,金额高达151.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67亿元大增263.76%。
一位中型私募合伙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分红规模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以来私募基金业绩表现突出,正收益产品占比超九成;二是分红有助于投资者将账面浮盈转化为实际收益,增强“落袋为安”的体验,从而提升持有信心和对管理人的信任;三是随着私募发行市场持续活跃,部分管理人选择通过分红适度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快扩张而影响投资策略的执行效果,进而维护现有持有人的利益。
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是年内分红“主力军”。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合计分红848次,金额达115.86亿元,占分红总额的76.43%,远超其他策略私募基金。
主观私募分红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从管理模式来看,主观私募与量化私募分红积极性呈现明显分化。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主观私募旗下产品分红943次,合计金额为100.42亿元,占比高达66.25%。同期,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合计分红金额51.16亿元,占比为33.75%。
“过去3年,主观私募业绩陷入震荡,部分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净值跌破0.8元,投资者体验不佳。今年以来,市场结构性机会演绎,主观私募大多实现了业绩修复,甚至净值创出历史新高,因此会更积极地分红以优化投资人的持有体验,重塑投资者信任。” 一位私募研究员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对上证报记者解释称:主观私募在业绩修复并持续向上的过程中,倾向于回馈投资者,同时通过分红调整组合仓位,落袋为安;而量化私募持仓周期相对灵活,长期保持满仓,更多关注策略的持续有效性与资金利用效率,分红决策往往与模型信号、产品申赎节奏关联更紧密,因此在分红频率和金额上相对保守。
权益资产仍具性价比
展望后市,多家私募认为,短期市场震荡不改权益资产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基金赚钱效应有望延续。
红筹投资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美股市场风险外溢或许短期会产生扰动,前期进攻性强的高波动性科技资产和出口优势资产或阶段性震荡加剧,但随着国内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估值回到合理水平的科技资产和出口优势资产,长期投资价值仍会非常突出。
睿郡资产基金经理薛大威发布观点称,前期成长风格阶段性的快速上涨,隐含了对未来较为乐观的预期,但部分企业基本面的改善难以一蹴而就,因此四季度以来市场将进入波动变大的阶段。不过,考虑到各方已对市场波动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工具箱也较为丰富,接下来权益资产依旧具备性价比,而且若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较好的加仓时机将会出现。
淡水泉在其最新月报中表示,在当前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较高的市场环境中,基本面不错的公司更易得到合理定价,资金对A股走出长期行情的预期也将不断增强,此轮行情大概率还未行至中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