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04:19:50 股吧网页版
“链”上聚力 融合创新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蓝
来源:经济参考报

  挖掘海上风电巨大潜力,是落实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向新向智的重要赛道。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61万千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面向“十五五”,我国海上风电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向深远海拓展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着产业链韧性有待提高、关键部件技术仍需升级等难点。全链协同、技术攻关、融合创新是政策指向,也是业界共识。

  加快向深远海拓展

  冬日暖阳下,2177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超1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正酣,辽宁这个“新中国工业摇篮”正在“向海图强”中展现出新的“风光”。

  放眼全国,山东昌邑、江苏如东、福建漳浦、广东阳江……更多的“蓝色增长极”崛起。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七年全球第一,构建起覆盖设计、制造、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体系,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

  “海上风电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是推动海洋经济崛起,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说。

  迈向“十五五”,新的蓝图已然浮现。日前在2025北京风能展上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预计到“十五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亿千瓦。

  如此巨大的增长目标,空间何在?

  “随着沿海经济活动的持续活跃和用海需求的不断增长,近海资源日益紧张,难以满足海上风电发展的需求。”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表示,要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利用,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秉承“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原则,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确定海上风电发展空间。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全球可用的海上风能资源超过710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占比超过70%。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评估结果,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2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据透露,自然资源部将及时跟进了解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海上构筑物等设施到期处置政策,探索创新生态养护工作机制,加快制定深远海开发管理的相关政策,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海上风电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前景广阔。”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称。

  “链”上布局协同攻关

  从近海到深远海,不只是地理空间之变,更面临着技术难度加大、成本增高等一系列难题。

  汤广福指出,随着向深远海拓展,风机容量向20兆瓦级以上发展,量变正在引起质变,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中力量破解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和风电软件等卡脖子难题。

  “要鼓励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建立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产业的竞争力。”黄学农强调。

  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交流大会上,三峡集团发起成立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涵盖了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旨在通过构建联合研发、标准共制、供需对接的协同机制,推动海上风电产业从“单点竞争”迈向“生态共赢”。

  “联盟共有26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辽宁、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推进先进技术国产化。”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表示。

  全产业链协同攻关,从“一张清单”开始落子。

  大会发布了《2025年度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清单》,聚焦大容量风电机组、超长叶片、漂浮式基础、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核心基础软件、关键轴承、国产化绝缘材料等前沿与关键环节,量身打造16项攻关项目,为产业链向深远海、高性能、高可靠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三峡科研院、三峡能源、大连理工大学、东方电气风电等26家企业及科研院校就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合作签约。截至目前,2025年通过海上风电共链行动推动达成的供需合作达86项,合同金额约93亿元。

  记者注意到,央企共链行动不仅“链”接了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还构建了“价值共创”式的央地协同发展新范式。例如,大连市和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总体原则,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新能源创新技术协同,服务大连市建设东北亚新能源产业高地。

  “一海多用”融合发展

  激活产业链发展动力,还要在生态协同上下功夫。

  2024年12月30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鼓励新增海上风电项目采用“风电+”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实现“一海多用”。

  “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上制氢、海洋油气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效果。”何广顺强调。

  黄学农提出,要科学制定“十五五”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与技术路线,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海域综合利用效率。

  推动“海上风电+”模式创新已成为众多地方和行业的一致选择。

  据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介绍,辽宁省风电应用场景丰富,要推动绿电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绿电直连模式,积极推动新能源电池车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大连建设东北亚绿色中心,把更多绿色能源变成宝贵资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拓展多元场景。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丽芬正在推进风电和波浪能、养殖网箱的融合发展技术研究,“这样的结合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刘艳廷则将目光投向了海上风电赋能海水制氢。“我国的淡水资源紧缺,海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可以实现海上风电的就近消纳。”

  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涉海资源高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持续形成海洋经济新动能?

  就在去年,由三峡集团主导建设的REDaaS平台(长江流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及可再生能源行业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风光领域数据互通,搭建起可再生能源可信数据空间。此外,针对风电光伏的间歇性、波动性短板,精准的功率预测变得至关重要。三峡江苏毛竹沙海上风电场率先落地功率预测算法优选应用,有效破解电网稳定难题。

  “三峡集团充分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深入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开发、协同创新、集群发展,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促进海上风电产业转型升级。”刘伟平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