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债券ETF共有53只,今年以来增加32只;规模则从去年底的1799.87亿元升至7054.23亿元。百亿级债券ETF也批量涌现,截至11月12日,30只债券ETF规模在百亿元以上,而2024年底仅有5只。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债券ETF频现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后续更多创新产品值得期待
债券ETF发展迅猛,最新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今年以来增长5200多亿元。与此同时,百亿级ETF阵营持续扩容,在当前上市的53只债券ETF中,规模突破百亿元的产品有30只。
百亿级债券ETF达30只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债券ETF共有53只,今年以来增加32只;规模则从去年底的1799.87亿元升至7054.2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亿级债券ETF批量涌现。截至11月12日,30只债券ETF规模在百亿元以上,而2024年底仅有5只。
具体来看,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为686.1亿元,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规模为572.63亿元,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为437.27亿元,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规模为342.67亿元。此外,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嘉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等规模均超200亿元。
海富通基金经理唐灵儿发表观点称,债券ETF规模快速增长受多重因素驱动。从投资端看,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单纯依靠配置持有至到期来满足产品考核要求愈发困难,因此市场对交易的诉求明显抬升。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难以接受部分主动型债基相对较高的费率,这也成为资金向指数类产品流入的重要原因。
另外,做市商的流动性支持也十分关键。2020年之前,参与债券ETF做市的机构较少,且资金规模较小。但这两年情况发生显著转变,尤其是今年以来,众多做市商纷纷参与债券ETF做市,大幅提升了债券ETF的整体流动性。而流动性的改善进一步推动市场形成“滚雪球”效应——规模提升带动流动性增强,流动性增强又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形成正向循环。
“今年以来,多只债券ETF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增长。投资者可通过信用债ETF质押功能,场内融资放大收益。”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在监管政策支持下,债券ETF实现爆发式增长。
创新产品展现蓬勃生命力
回顾债券ETF的发展历程,今年以来涌现出数十只创新产品。今年1月,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立;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成立;9月,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
从规模变化来看,上述创新产品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具体来看,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立之初规模合计为217.1亿元,截至11月12日,整体规模已增至1209.89亿元,其中7只产品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
此外,成立时间并不长的科创债ETF,规模同样快速攀升。具体来看,24只科创债ETF发行规模合计为697.74亿元。从最新规模来看,截至11月12日,24只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增至2520.21亿元。
不过,当前科创债ETF的发展已出现较大分化。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科创债ETF共15只,其中嘉实科创债ETF规模为204.46亿元,鹏华科创债ETF、招商科创债ETF规模均超190亿元。与此同时,3只科创债ETF的规模均不足36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债券ETF频现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后续更多创新产品值得期待。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稳步拓展债券ETF。在有效防控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丰富债券ETF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场内投资者低风险投资需求。支持推出更多流动性好、风险低的不同久期利率债ETF。
东方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表示,从中长期看,债券ETF将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后续或推出更多跟踪不同行业、概念指数的ETF产品。在信用债风险可控、收益分化收敛的趋势下,精细择券带来的收益增强有限,被动型产品或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