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05:52:01 股吧网页版
新消费潜力迸发
来源:经济日报

  上市公司三季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当前,上市公司消费赛道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整体稳健复苏

  从三季报整体情况分析,消费板块整体稳健复苏,但部分板块冷热不均。

  必选消费稳健,可选消费分化。食品饮料、日用百货等必选消费领域,凭借刚需属性成为市场的“压舱石”,业绩表现平稳坚挺。不少龙头企业依托深厚的品牌积淀与强大的渠道掌控力,实现营收、利润双稳增,现金流状况持续健康,尽显防御优势。

  可选消费则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作为传统高端消费代表的白酒行业,三季度持续承压,消费场景收缩导致市场进入缩量竞争模式。在已发布三季报的上市白酒企业中,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微增长。五粮液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营收为81.74亿元,同比下降52.66%;归母净利润为20.19亿元,同比下降65.62%。泸州老窖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6.74亿元,同比下降9.8%;归母净利润30.99亿元,同比下降13.07%。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政策红利与产品力升级的双重加持下,成为消费板块中最亮眼的增长引擎,销量与业绩双双走高。

  而家电、家居等可选消费领域,因与房地产市场深度绑定,整体承压明显,但绿色、智能、集成化的新兴品类逆势增长,持续释放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

  渠道变革深化,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传统零售企业不再固守线下的“一亩三分地”,线上转型步伐明显提速,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全渠道布局已成为行业标配。那些主动拥抱变化、数字化能力突出的企业,成功捕捉到渠道变革的红利,实现了逆势增长。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原材料、物流等成本压力仍存,持续考验着中下游消费企业的毛利率。

  三季报数据显示,能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精细化管理、供应链提效等方式对冲成本压力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与市场竞争力。

  结构性亮点频现

  在整体复苏的底色上,一批结构性亮点正在突破行业瓶颈,成为驱动消费类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业态、场景的创新正在重构消费市场的增长逻辑。

  科技赋能,解锁消费新可能。在智能家居领域,科沃斯家用服务机器人业务保持高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1%;海尔智家用户共创推出多个冰洗爆款产品,空调厨电产业快速扩张,净利润同比增长15%。在智能穿戴领域,华勤技术持续巩固全球智能终端制造优势,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超五成增长。在智能出行领域,5家乘用车企业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环比增长超10%,上汽集团9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九号公司凭借高性能智能短交通产品构建差异化壁垒,电动摩托车销量占比提升带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4%。

  业态创新,传统消费焕发新机。基础消费行业积极探索多元新业态,在传统赛道中挖出“金矿”。深耕食品饮料领域的会稽山挖掘多层次消费新需求,通过高端化与年轻化双轮驱动,前三季度中高档黄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水星家纺在家装家居领域探索焕新升级,通过人体工学枕等大单品带动产品生态化延伸,以“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模式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棵树“马上住”叠加艺术漆国潮系列产品加速零售高端转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1%。

  文旅回暖,注入业绩新活力。暑期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给消费类上市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增色不少。暑期亲子游、出入境游带动航旅市场需求增长,航空机场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21%,旅游酒店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0%。

  “消费市场的结构性亮点给资本市场带来丰富机遇。”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优质消费品上市公司往往在四方面精准发力:一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按区域、消费层级推进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二是创新业态场景,融合文化与科技打造体验式消费;三是深化数字化转型,以技术赋能营销、供应链与客户服务;四是借助政策红利,参与促消费活动拓展渠道。

  布局新消费场景

  面对市场变化,一批上市公司通过主动转型,在挑战中抢占新消费风口,勾勒出消费市场的新方向。

  以食品行业为例,今年第三季度,金龙鱼、妙可蓝多等上市公司业绩亮眼,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其核心受益于成本改善与渠道优化。其中,健康粮油、奶酪、泡卤零食等细分赛道表现突出,企业通过布局新消费场景、拓展零食量贩与会员店渠道筑牢增长根基。

  如今的消费增长更多依赖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即“人心红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功能,更追求产品的个性化、情感价值、健康属性和社交体验。比如,潮玩、宠物经济、文创国潮等以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为代表的新兴消费蓬勃发展。

  消费赛道日益精细化与圈层化。消费市场正裂变为无数个精细化的垂直赛道。无论是新式茶饮、精品咖啡、露营装备,还是宠物经济、银发经济,都涌现出众多专注于特定人群、特定场景的新品牌。

  国货崛起势不可挡。借助文化自信提升、供应链优势以及对新消费趋势的敏锐把握,国产品牌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三季报中,多个领域的国货品牌在营收增速、市场份额上表现优异,尤其在运动服饰、美妆护肤、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国货已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并与国际品牌形成竞合态势。

  “我国消费市场正处于结构升级的阶段。”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当前消费复苏冷热不均,源于居民收入预期不稳与消费信心差异、新兴消费与传统消费的结构性差异、区域复苏不平衡等多重因素。随着行业估值差异化加剧,优质赛道竞争愈加激烈,资金更倾向于流向抗分化能力强的企业。具备下沉市场渠道优势、强品牌壁垒或独特场景优势的头部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陈雳则认为,长期来看,下沉市场与服务消费的增量空间显著,叠加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将持续领跑,消费市场韧性有望进一步强化。

  专家认为,消费领域已不局限于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的赛道博弈,而是深入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运营效能与战略眼光的较量。传统消费并非全面遇冷,而是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那些积极拥抱新趋势、推动产品迭代的企业,在细分市场中仍能赢得增长空间。同时,新兴消费的增长呈现出技术驱动与体验至上的双重特征,相较传统消费,更注重情绪价值的提供。如更智能的人机交互系统,直接推动了消费端的替换需求,而体验场景的创新,如沉浸式零售空间、主题化文旅项目,则持续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消费黏性和转化效率。

  “从深层次来看,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复苏趋势已从总量修复转向结构优化。”田轩表示,上市公司需要跳出对大规模增长的路径依赖,转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细分市场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