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是打通农货进城、消费下乡的重要一环,关系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前,国家邮政局召开会议,对快递进村这件民生实事进行了再部署。此举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寄递服务,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推动小包裹服务大民生,促进农产品对接消费市场。
邮政快递业嵌入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近年来承载的实物流通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有力支撑了线上消费活力的释放。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比去年提前37天。其中,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释放是关键驱动力。一件件快递正加速翻山越岭、抵村到户,为乡村全面振兴源源不断地提供动能。
货物顺畅流动的背后,是不断延伸并持续优化的快递服务网络。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快递企业的投入,快递网点不断向下扎根,以平均每天新增100多个服务站的速度覆盖边远村庄。目前,快递服务已覆盖全国95%以上乡村。在湖北省秭归县,高效的无人机运输替代肩挑背扛,完成脐橙出村的“最初一公里”;在西藏定日县,无人配送车开启了常态化运营……智能运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末端的寄递效能,让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出村“最初一公里”更加顺畅。
四通八达的快递服务,深刻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繁荣了农村消费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加速增长,尤其是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增幅超30%。从不包邮到包邮,从多日达、次日达到当日达,通达的寄递网络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实现了商品流通高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乡村快递一收一发之间,农特产卖得更远,消费品买得更多,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释放了乡村消费潜力。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地区村落布局分散、业务量少,派送成本高,导致快递企业进村驻点的意愿不强;农村快递服务质量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完善农村地区寄递服务,解决好末端问题是关键所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快递网络,持续弥补农村快递基础设施短板,让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成为农村居民家门口的快递点。强化源头管理,特别是在电商发货与快递履约方面,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更多新技术、新装备在农村快递中有效发挥作用,让“取件不跑路、寄件不出村”成为更多农村居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