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式,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政策功能,特别是在支持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
近日,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账单”显示,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33750亿元,其中,货物、工程、服务政府采购规模所占比例分别为23.54%、41.01%和35.45%。从2002年的1009亿元到如今的超3.3万亿元,政府采购实现了巨大跨越,前景也十分可期。
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式,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采购功能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消除要素获取、资质认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壁垒,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政府采购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政策功能,特别是在支持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强制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337亿元,优先采购环保产品795亿元;全国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为24230亿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七成。可见,通过政府采购这一重要的财政支出方式,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战略。
我国政府采购在制度建设、市场规模、功能发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国际上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到一国GDP的10%至15%,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占GDP比重还较小,潜在规模巨大。从近年情况看,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略有下滑,这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等因素有关,如何优化采购结构、提升采购质量也成为重要课题。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特别是在促进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施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推进创新产品应用和迭代升级,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在采购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采购人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全面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此外,优化采购结构,把更多资金精准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政府采购能否做到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影响政策功能发挥,更关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局。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体系。从实践看,一些地方政府采购领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妨碍公平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在政府采购招标中设定不合理条件、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政府采购中,各地区各部门应清理以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规模条件,以及不必要的登记、注册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等不合理条件歧视供应商的规定和做法,遏制采购活动中的地方保护和隐性门槛问题发生。此外,还需破解最低价中标、以次充好、利益勾连等突出问题,加大力度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零容忍”,形成有效震慑。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让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
促进政府采购市场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保障政府采购健康平稳发展,助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将更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