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1月16日,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据悉,本届高交会累计入场突破45万人次,现场发布新产品新成果5000余项,共促成1023项供需对接和投融资项目签约,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突破1700亿元;本届高交会汇聚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知名企业及相关国际组织参展。
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
本届高交会规模40万平方米,重点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我国高水平创新成果、深圳“20+8”产业集群,精心设置了国之重器重大装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22大展区,全面呈现各行业尖端产品、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全球前沿成果加速落地。
在高交会上,全球首款“摄像”磁共振系统亮相。这套系统通过首创的LIVE Imaging技术,可实现磁共振从“摄影”到“摄像”的转变。基于该技术开发出的新一代3T磁共振系统uMR Ultra,能够捕捉胃肠道蠕动过程,精准刻画胃肠壁结构。该成果可为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精准技术支持。
作为深圳空天产业链的代表企业,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展示了由深圳本土科技力量研发制造、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深圳星”模型,目前它已为众多终端提供“上天入海”的通信服务。
诸多贴近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纷纷亮相。全球首台拟人演奏钢琴搭载90台静音电机亮相本届高交会,计划2026年在深圳举办专场演奏会。荣耀AI宠物生态系统在本届展会上进行了现场展示,该系统通过多模态识别技术,可实时分析13种宠物行为特征,为2000万养宠家庭提供健康监测方案。
据统计,本届展会共展出157项全国首创技术,涉及商业航天、深海开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吸引80余个国际采购团参与
本届高交会吸引上海、重庆等30余个城市展团,以及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参展参会,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充分彰显高交会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一体化方面的平台引领作用。
展会首次设立“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成果专区”,从西北清洁能源到东南数字经济,从东北高端装备到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技,集中展示了一些地区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本届展会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知名企业、行业精英参展参会,特设国际友好城市科技展区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区,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地企业、机构的科创产品同步亮相,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技术交易、项目投资与产业合作等领域加速转化,实现协同共赢发展。
本届高交会还特别设置“国际采购对接区”,吸引了英国、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等全球多个核心市场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计80余个国际采购团深度参与,实现需求与技术的高效匹配。为期3天的高交会举办了200余场配套活动,包括新品发布、项目路演、技术研讨等,为参展企业与观众提供多元、广泛、高效的对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