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14:03:50 股吧网页版
券商公司债“科创化”热:最高认购倍数超七倍 ‘债投+跟投’套餐出现
来源:界面新闻

  近期,资本市场掀起一股券商公司债“科创化”转型热潮。

  西部证券(002673.SZ)、第一创业(002797.SZ)、广发证券(000776.SZ)、华西证券(002926.SZ)、国元证券(000728.SZ)、国信证券(002736.SZ)等多家券商相继将已获批或发行中的公司债更名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下称“科创债”),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引导与行业转型的双重推力。

  这场转型潮始于今年5月的政策突破。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首次将证券公司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沪深北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随即出台配套细则,实行“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快速审核机制。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年内已有10余家券商完成或启动公司债更名程序。包括第一创业证券将原10亿元公司债更名为“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二期)”;西部证券从180亿元获批公司债中拿出首期更名发行;广发证券将200亿元次级债首期调整为科创次级债;华西证券100亿元公司债的首期也同步完成“科创”转型。

  从发行特征看,券商科创债呈现“短久期、低利率”特点。平均期限2.71年,最短的光大证券科创债期限仅0.49年,最长的国泰君安品种达10年;平均发行利率1.86%,部分优质债券认购倍数超7倍,票面利率低至1.64%,显著低于普通公司债水平。

  对券商而言,转型更蕴含战略考量。第一创业证券承销投行业务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 更名前后,除债券名称外,仅募集资金用途有所调整。本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不低于70%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业务出资,剩余不超过30%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更名不是简单的标签替换,而是资金投向与业务逻辑的根本转变。”某头部券商投行业务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普通公司债资金多用于偿债或补充流动资金,而科创债明确要求不低于70%的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剩余30%方可用于补充流资,且不得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股权,产业园区投资比例不得超过30%。”

  市场层面的积极响应更为直观。Wind数据显示,5月7日政策落地至11月6日半年期间,全市场共发行科创债1186只,占年内债券发行总量的77%;累计发行规模高达1.38万亿元,占年内发行总规模的81%。这一发行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行量的119%,叠加此前券商科创债1.86%的平均发行利率,“量增价优”的特征愈发鲜明。

  谈及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因,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姚宇彤指出,对投资者而言,科创债精准契合了当前的资产配置需求。“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叠加化债背景,优质资产供给趋紧,传统城投债已进入存量阶段,信用利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而科创债兼具政策溢价与稳定收益属性,且发行期限丰富,能为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金久期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全新选择。”姚宇彤透露,投资者对科创债的认购热情持续高涨,有85%的科创债发行时获得超额认购。

  这场转型引发监管层、券商及市场专家的广泛关注,多方视角勾勒出科创债的价值与前景。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公开场合强调,科创债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监管层将“创设风险分担机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长期限融资渠道”。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通过科创债打造资本市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

  券商层面已开始探索实践。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界面新闻:“债市‘科技板’的形成,精准匹配了种子期、成长期等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望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创新动能。”对此,某中型券商更是组建了专门的科创产业研究团队,为债券资金投向提供项目筛选与评估支持。

  一位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肯定其价值:“科创债为轻资产科技企业提供了不依赖抵押的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券商通过发行债券与投资科创企业形成服务闭环,能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但发展的同时一样面临挑战。70%的科创投向要求,对券商的科技产业研究能力和项目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分析师向界面新闻指出,”科创债的信息披露和资金监管更严格,会增加券商的运营成本,短期可能影响部分盈利能力。

  尽管存在挑战,市场对科创债的前景普遍乐观。华鑫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对界面新闻表示,“伴随投资者类型持续丰富,科创债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一变化将吸引社保、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而做市机制与指数产品的不断完善,还将推动高收益科创债市场逐步形成。”

  谈及市场趋势,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指出三大核心方向。其一,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直接推动科创债发行规模稳步扩容;其二,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其三,在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的背景下,市场正孕育更多结构性投资机会。

  谭倩进一步预测,当前科创债发行主体仍以央国企为主,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来民营企业的发行规模有望显著提升。“随着产品类型持续扩充、条款设计不断完善,科创债市场定价将更加精细化,高收益科创债市场的诞生也值得期待。”

  界面新闻采访中发现,券商的“科创”转型已不止于债券发行。多家券商表示,“将以科创债为切入点,拓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资产管理+研究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例如,某头部券商已针对科创企业推出‘债投+跟投’套餐,通过科创债为企业提供债权资金的同时,以直投方式参与企业股权融资,深度绑定客户关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