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净利润连年下滑的和顺石油(603353.SH)拟跨界布局半导体IP领域。公司11月17日公告,拟以现金方式,通过收购股权及增资购买上海奎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简称“奎芯科技”或“标的公司”)不低于34%的股权,同时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标的公司51%表决权,即取得标的公司的控制权。本次交易的评估/审计工作尚未完成,交易价格尚未确定。双方确认,标的公司100%的股权价值不高于15.88亿元(增资后估值),预计最终交易金额不高于5.4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披露此次收购公告前,和顺石油股价已出现明显上涨。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14日),和顺石油涨停,收于28.03元/股。11月17日,和顺石油开盘“一字”涨停,收于30.83元/股,总市值53亿元。
传统石油企业寻求新增长点
和顺石油深耕成品油流通领域,构建起集加油站零售连锁、成品油仓储、物流配送、批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态,是湖南省首家获国家商务部批准的成品油批发资质的石油企业。
然而,近年来和顺石油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94亿元、32.73亿元、28.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0.52亿元、0.29亿元,逐年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26亿元,同比下降0.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0.62万元,同比下降49.44%。
“公司管理层经过审慎调研和讨论,认为标的公司所在的半导体IP相关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发展空间,拟在相关领域进行战略布局,为公司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以推动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和顺石油表示。
公告显示,2025年11月14日,和顺石油与标的公司及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陈琬宜签订了《关于收购上海奎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控制权之意向协议》。和顺石油拟以收购股权及增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不低于34%的股权,同时陈琬宜控制的主体将标的公司17%的股权表决权委托给和顺石油,确保和顺石油能够控制标的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1%暨取得标的公司的控制权。
同日,和顺石油实际控制人晏喜明、赵尊铭及其一致行动人赵雄与陈琬宜签订了《晏喜明、赵尊铭、赵雄与陈琬宜关于湖南和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晏喜明、赵尊铭及赵雄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陈琬宜合计转让公司股份1031436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约定,《股份转让协议》自交易双方签署之日起成立,自和顺石油已与奎芯科技相关股东就投资与收购奎芯科技相关股权事宜签署的正式协议生效且和顺石油与陈琬宜均符合《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后生效。本次交易完成后,陈琬宜持有和顺石油6%的股份,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陈琬宜为公司关联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本次交易完成后,和顺石油委派董事占据标的公司董事会席位三分之二,标的公司财务总监将由公司推荐的人员担任,公司将对标的公司的经营、人事、财务等事项拥有决策权,标的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本次签订的意向协议系双方基于收购事项达成的初步意向,具体交易方案、交易金额以最终签署的正式收购协议为准。
标的公司业绩波动较大
作为此次收购的标的公司,奎芯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IP和Chiplet产品研发的供应商,致力于解决算力扩展与高速互联问题,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各种高速接口IP和基于互联IP的Chiplet解决方案和芯片设计服务。
从财务表现来看,奎芯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但盈利波动较大的阶段。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奎芯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1.93亿元、1.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486.68万元、53.05万元、-975.21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9%。
和顺石油与交易相关方就业绩承诺约定了业绩补偿条款。标的公司承诺2025年至2028年,各年度经审计的标的公司收入金额分别不低于3亿元、4.5亿元、6亿元、7.5亿元,其中IP和高速互联产品收入分别不低于1.05亿元、1.575亿元、2.1亿元、2.625亿元。2025年至2028年,各年度经审计的标的公司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正。
不过,这一跨界收购也面临一定风险。和顺石油在公告中坦言,公司主营业务与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属于不同的行业,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无相关行业的管理经验,公司在跨行业运营管理能力、协调整合能力等方面将面临一定的考验。本次交易存在收购整合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企业跨界进入半导体IP领域并非个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有效整合。奎芯科技设定了相对乐观的业绩增长目标,计划从2024年1.93亿元收入在2025年增长到3亿元,增幅超过55%。尽管半导体IP市场受AI、5G等新兴应用驱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能否如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