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7日电(吴郑思)在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化工品板块几乎成为近两个月国内商品市场表现最弱的板块。这其中,甲醇表现尤其疲弱。截至上周五,国内甲醇期货主力合约已经连续十周下跌。本周伊始,甲醇主力合约延续疲态,盘中更是刷新2023年7月以来新低至2021元/吨。相较9月12日当周2422元/吨的高点,在逾两个月时间内甲醇累计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了400元/吨。
高企的库存压力成为甲醇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
往年,甲醇1月合约走势通常受到国内外气头制甲醇装置冬季限气降负、供应季节性收缩相对应。但今年迄今,供应的收缩并不明显,反倒是港口库存累积至数年高位。
隆众资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当周,中国甲醇装置产能利用率为87.08%,环比仅小幅下跌0.65个百分点。但同期中国甲醇港口库存总量则升至154.36万吨,环比增加5.65万吨,尤其是华东地区库存环比增加了6.49万吨。
“11月以来,伴随着国内前期检修甲醇装置逐步恢复、中东检修时间未能兑现,华东主力库区或将逐步接收进口船货,沿海甲醇市场供给压力逐渐增大,价格因此承压下行。”卓创资讯分析师柳垲介绍称。
反观需求端,一方面,传统下游逐步进入淡季,对原料的采购需求大概率下降。另一方面,聚烯烃板块依旧承压运行,在盈利承压的背景下,或进一步降低装置开工负荷,并削减对甲醇的需求。
据格林大华期货吴志桥介绍,11月甲醇下游行业受订单不佳影响,国内甲醇传统下游需求仍偏弱。“虽然甲醇企业预售订单没有出现大幅下滑,但同比仍下降不少,尤其是内地采购偏谨慎。”
在MTO需求方面,据市场消息,11-12月,港口2-3套MTO装置检修预期较强,“市场提前开始计价此轮利空影响,”吴志桥表示,整体看下游产品减量对甲醇价格形成持续压制。
柳垲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在供应压力持续增加的同时,甲醇需求未有相应增量匹配,下游备货积极性下降,卖方被动让利。”
后市来看,机构普遍认为,在高库存短期难以去化的背景下,甲醇市场的弱势大概率仍将延续。后期能否反弹的关键,除了关注库存的变动之外,重点仍需观察装置的变动。
“在供稳需弱和市场心态谨慎的背景下,沿海甲醇仍需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入市购买,才能逐步缓解沿海高库存压力。”柳垲进一步表示,甲醇后市仍需关注煤炭、原油走势和中东甲醇装置的变动。
“中长期角度看,甲醇期价处相对低位,但持续向上驱动暂无,建议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初期,背靠高库存逢高做空,后续重点观察海外装置扰动和港口库存拐点再择机试多。”格林大华期货的观点认为。
融达期货也表示,短期内甲醇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宽松格局,重点关注港口库存变化、MTO 企业停车执行情况及伊朗限气政策进展。未来甲醇市场的核心看点在于供需收缩的节奏与力度,只有当供给端收缩幅度超过需求端减量,市场才能真正摆脱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