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再现过山车行情。10月6日,比特币在盘中飙升至126251美元的历史峰值,但四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出人意料的关税言论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比特币随之开启跌势。
11月17日,加密货币熊市进一步加剧,比特币跌破9.4万美元,抹去今年以来所有涨幅,自10月6日触及的纪录高点暴跌逾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特币价格大幅回调并抹去年内涨幅,核心在于美元流动性边际收紧。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向,市场降息预期降温,资金成本上升直接冲击高波动性资产,机构投资者被迫削减杠杆头寸,抛售压力加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支持叙事逐渐失效,全球监管趋严打破“加密资产绝对安全”的幻觉,市场意识到比特币难以同时扮演投机与避险的双重角色,政策红利预期降温。
本轮风险资产比特币暴跌背后的一个“异常”现象是,风险资产黄金也同步下跌。新火研究院院长丁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风险资产(如美股、加密货币)与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同步下跌,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这通常发生在市场流动性出现系统性收缩、资金普遍趋紧的极端环境下。
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同步下跌,背后是否暗藏更大危机的信号?
比特币抹去年内涨幅
今年这个比特币本来屡创新高的年份,迈进四季度却风云突变,比特币已经抹去年内所有涨幅。
OKX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伟对记者表示,近期,比特币连续下跌。短期来看,这主要是宏观流动性紧张、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以及加密行业自身周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10月初比特币曾攀升至新的历史高点,但随后市场缺乏持续资金流入,高杠杆仓位在上涨后逐步回吐,叠加外部流动性收紧,形成明显的抛压。
此后,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交易者的观望情绪,风险资产、避险资产整体承压,从美股到黄金再到加密货币均出现同步下跌。
整体而言,比特币抹去今年涨幅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丁元看来,本轮下跌的核心在于宏观预期、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的三重压力。
宏观预期反复,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是否会再次降息的预期反复不定,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面压力方面,近期加密货币ETF出现连续净流出,部分机构和 DAT(数字资产库管)相关主体也放缓了配置步伐。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ETF阶段性以赎回为主,市场缺少外部流入资金的支撑;心理层面创伤,10月11日史上最惨烈的清算事件后,市场情绪严重受挫,场内去杠杆加速,衍生品持仓量下降。流动性修复缓慢,整体交易意愿走弱。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轮大跌后,比特币已经回吐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涨幅。丁元表示,大部分政策已在年内被市场消化,例如战略比特币储备、稳定币立法推进等。美国推动加密产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并未改变,稳定币、代币化证券以及更完善的合规框架仍在推进中。
此前,市场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加密政策利好抱有较高预期,尤其是其早期发布的一些监管政策,让部分交易者预期政府可能延续甚至强化对加密行业的支持。然而,赵伟提醒,随着后续缺乏新的持续性明确利好,加上近期美国地方选举结果及相关政策信号出现变化,这种预期在部分市场参与者中逐渐减弱。
在赵伟看来,这一变化释放了两个信号:其一,政策驱动的行情预期需要关注持续性和落地情况,是否能打开更多资金流入渠道;其二,加密资产价格越来越依赖宏观环境,同时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也在增强。
后市怎么走
今年大部分时间里,机构是比特币价格的核心支撑,但需要警惕的是,近期机构资金也有所流出。
赵伟分析称,在比特币本轮周期的上涨中,机构资金一直是比特币价格的重要支撑,它们通过持续配置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性。然而,近期随着宏观流动性趋紧、美股及其他风险资产承压,以及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机构选择暂时退出市场,这导致比特币短期内出现明显回调。同时,高杠杆仓位的回吐和市场情绪波动也加剧了短期抛压。
在多空因素交织的情况下,比特币短期价格可能继续受宏观流动性和政策环境影响而波动,但从更长周期看,赵伟认为,比特币市场基础仍然存在。全球资产多元化趋势、长期资金不断增加,以及机构参与度提升,都为比特币未来潜在上涨奠定了基础。
在丁元看来,长期来看比特币对冲通胀、货币贬值和政治动荡风险的叙事仍具潜力,但要成为主流尚需时间。近期下跌并不能完全否定其长期价值,反而是一次市场“去伪存真”的过程。
比特币机构化配置与ETF渠道的成熟、合规化框架的完善,以及支付与链上金融渗透的结构性需求仍在,丁元认为,这些是支撑主流资产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许多相关性指标均处于历史底部,因此不应该让短期的过度恐慌影响长期的仓位配置。主流资产的长期风险回报依旧占优,其对冲部分风险的叙事有望在更成熟的合规框架下逐步被市场接受。
未来也有一系列挑战。机构资金是比特币价格的核心支撑,但近期ETF净流出暴露其叙事逻辑的脆弱性。王鹏分析称,盈利回吐需求与监管不确定性双重压力下,机构被迫减仓。比特币对冲通胀的叙事面临挑战,其价格波动率远超黄金,且与美股高度同步,难以独立对冲风险。未来比特币需完成从投机工具到价值存储的叙事重构,突破监管合规性与技术信任两大瓶颈:全球监管政策分化可能限制市场扩容,区块链安全性若无法抵御攻击,其价值根基将动摇。
自2017年暴涨逾13000%闯入主流视野以来,比特币始终在暴涨暴跌的循环中轮回,当年创下纪录后次年便暴跌近75%。
在王鹏看来,比特币的暴涨暴跌是金融市场对去中心化货币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其价格波动不仅反映流动性变化,更揭示传统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未来比特币若想成为主流资产,需完成叙事重构,而这一过程可能伴随更剧烈的市场波动与监管博弈。对投资者而言,理解比特币的“镜像属性”——既是风险放大器,也是危机预警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双双下跌
需要警惕的是,在风险资产比特币大跌之际,避险资产黄金也在同步下跌。
王鹏对记者分析称,传统避险逻辑失效的核心原因是美元流动性紧张,投资者被迫抛售所有资产以获取现金,导致价格集体承压。美元指数强势表现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吸引国际资金回流美国,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承压。若美联储维持鹰派政策,流动性危机可能蔓延至更广泛金融领域,引发企业债务违约等系统性风险。
期货经纪商Altavest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Michael Armbruster也表示,短期内,随着投资者寻求流动性,黄金可能与其他风险资产同步波动。
在电影“大空头”原型、传奇投资者迈克尔·伯里做空Palantir Technologies后,市场对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挥之不去。BullionVault研究总监Adrian Ash指出,若AI板块持续抛售,至少短期内,那些试图用黄金对冲科技股风险的投资者恐将失望。
眼下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的正相关性意味着,在股市、加密货币市场亏损的投资者正急于通过变现黄金收益,来弥补损失。Bitwis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Matthew Hougan表示,整体市场处于风险规避状态,加密货币是“煤矿中的金丝雀”,是最先出现波动的资产。
很多投资者在追求收益的驱动下,会用所谓的“避险资产”来替代现金。然而,当流动性收缩时,这些资产同样会被迫卖出以回笼现金。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市场对各类资产会“一视同仁”。因此,近期各类资产价格相关性增加,同步下跌。丁元告诉记者,这表明市场正经历一轮更深层次的流动性压力测试。真正能在极端行情下避险的是现金、短期国债和货币基金这类现金等价物、随时能变现的高流动性资产。